-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 自然筆記
筆記時間:9月中旬筆記地點:延慶 指導老師:楊鴻連(北京地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筆記指導:最好的參觀方法,是自己駕車,看到一處地質遺跡點,就能隨機停下來,細細觀看實物,再參考指示牌上的介紹內容。在一些標志性的地質景觀旁邊,建立了地質遺跡點,設有中、英文地圖指示牌、科學介紹牌,標出距下個地質遺跡點的距離。
地質公園管理處副主任尤寶軍介紹,白河峽谷沿線的地質遺跡點有三十處左右,延慶在各園區已有25名地質講解員,經過了地質、旅游和綜合服務的培訓,市民團體旅游,只要提前打電話給景區,就可以預約到專職地質講解員。
北京首處恐龍足跡化石
一處數十米高的紫紅色砂巖峭壁上,有些形態大小各異的凹陷,幾十厘米至十幾厘米,這就是北京地區發現的首處恐龍足跡化石。據楊鴻連介紹形成化石的條件苛刻:第一,恐龍生活的地方距離水源比較近,比如河海、湖濱等,如果是土層堅硬的話,是不會留下足印的;第二,恐龍留下足印后,需要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使得足印堅固起來,這樣在下次泥沙、波浪來侵襲時,足印才可能不會被沖掉。最后,這些足跡要及時地被外來物覆蓋,經過石化作用變得更為堅硬,形成化石,之后的地殼運動,使得這些足跡化石從被掩埋住的最底層發生傾斜、抬升,得以顯露于世人面前。而延慶留存有距今1.3億至1.8億年間形成的與燕山運動相關的地質記錄等多種地質遺跡資源,具備恐龍化石形成的相關條件。
據了解,灤赤路在白河之南,幾乎與白河的走向平行。而恐龍足跡化石正在其南。當地為了保護恐龍足跡化石,計劃將整條路遷移到白河之北。
專家初步斷定,延慶地質公園里的恐龍足跡歸屬于蜥腳類、覆盾甲龍類、獸腳類、鳥腳類。
目前在出現遺跡的斜坡和灤赤路之間架起了齊胸高的欄桿,斜坡頂也罩上了一層密目網防止落石。為了方便學者研究,斜坡一側還搭建起了曲折的木梯,這個木梯也成為了游客觀賞恐龍足跡化石的地點。
如今,這個首都惟一出現的恐龍足跡,還露天接受著風吹雨打。有專家建議,斜坡可以選擇用玻璃罩子罩起來,更有效預防頂部有可能出現的崩塌。除了山石自然風化脫落之外,往來車輛帶來的震動也持續對遺跡產生影響。
■ 概述
北京位于燕山山脈和太行山交匯處,周邊有多處地質公園,不僅具有特殊地質的科學意義,一些地質遺跡也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為多個園區和景點,綿延幾百平方公里。北京地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楊鴻連介紹,其中北京百花山上的“圣蓮山”就是北京市級的地質公園,而平谷的“黃松峪”、密云的“云蒙山”則是國家級的地質公園。
保護地質遺跡、普及地學科普知識和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建立地質公園的三大宗旨,地質遺跡是不可再生性的景觀,所以對其進行保護是第一位的。隨著地學旅游的興起,圍繞地質博物館、地質公園的旅游觀光項目將更加便利地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