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3)淮河主要水域生態需水保障及閘壩調控技術研究
基于任務(1)的研究成果,系統分析淮河水質水量與水生態多樣性、生境之間的關系,確定不同水生態功能區內主要河流的生態基流、主要湖泊的生態水位、主要區域的生態需水量,研究生態用水調控的約束性條件,如水位、標準、閾值等問題,制定保障主要水域生態需求的措施,并與閘壩可調控能力對比,分析閘壩在保障水域生態需水上的可調控性。
(4)淮河流域水質-水量-水生態多維調控技術與調度系統平臺示范
通過研究確定綜合考慮防洪、防污、供水、水生態保護的多目標函數,確定考慮重點閘壩的調控能力、水位、下泄流量、水量平衡、水質保護目標、水生態修復的約束條件,研究閘壩群水質-水量-水生態多維調控技術。在“十一五”成果基礎上,建設更加實用、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水質-水量-水生態聯合調度決策支持平臺。
3、考核指標
(1)提出1套淮河流域水生態系統健康技術方法及與水相聯系的影響閾值。
(2)研究示范區(指淮河流域洪澤湖以上區域)通過調度,大型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發生的概率(相對不進行調度)下降75%(即:未實施聯合調度的大型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概率為P1,通過調度后水污染事件的概率為P2,要求P2≤P1×(1-75%) )。
(3)實現淮河流域重要水域水生態調度,使生態用水保證率從50%提高到75%。
(4)突破關鍵技術3項(即暴雨洪水預報與水質-水量-水生態分布式模型耦合技術、水生態需水保障關鍵指標及閘壩可調性識別技術、水質-水量-水生態多維調控),并應用于調度示范。申請4-5項以上發明專利,其中授權3項,或軟件著作權。
(5)建設完成“淮河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質-水量-水生態聯合調度系統”,并在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實現業務化運行。
(6)建立15個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控制性水質自動監測網(包括水質自動監控斷面)。
4、實施年限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
5、課題經費來源及構成
中央財政資金不超過2000萬元,地方等配套資金與中央財政資金比例不少于1.5:1。
6、其它要求
申報單位具有較好的淮河水質水量水生態聯合調度相關研究領域的工作基礎。鼓勵中央與地方科技力量相結合組建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