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航天遙感
2012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GIS(地理信息系統)研討會近日在廣州舉行。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徐德明在大會上介紹:在國際上普遍受到高度重視的地理信息產業,近年來在我國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今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可達2000億元,增長率超過30%。專家預計,至2020年,這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將超過萬億元。
所謂地理信息,就是將人類居住的地球,以數字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方便人們在“地球村”中暢游。而地理信息產業,則是以現代測繪和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地理信息開發利用為核心,以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新型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它既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衛星定位與導航產業、航空航天遙感產業,也包括測繪服務業和地圖出版等。據透露,國務院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有望年內出臺實施。地理信息產業將被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范疇,由此上升為國家戰略。
靠“天眼”嚴守耕地“紅線”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舉辦的這次大會,集中了2000名業界精英及來自港澳臺和英美等國的有關專家,舉辦了120場報告會。與會者談論最多的,是地理信息產業給專業應用與消費應用這兩大市場帶來的巨大變化。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蔣文彪發言談到,前些年,我國采用的遙感數據,主要依靠國外衛星提供。而現在,國產遙感數據已達70%。國土資源部門每年都要對全國土地利用現狀做一次遙感監測,形成相關的一張圖,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可以對比核查,發現并掌握未批先用、批了未供或供了未用等違法違規情況,及時給予解決。通過同樣的手段,還能及時發現一些違法采礦的信息,加強礦產資源勘察、保護與合理開發,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蔣文彪認為,利用先進的遙感技術這個“天眼”,全面推動國土資源管理創新,是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實現資源節約優先的科學保障。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長李俊夫在會上作了題為“數字廣州的探索和實踐”的報告,他介紹,經過近十年努力建立起的數字廣州地理信息平臺,可供全市各單位通過地理信息公開的“管子”,不斷注水和取水,實現信息的共建共享和應用,為建設“智慧城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斗”方便千家萬戶
時下,靠導航儀尋路,用手機確定地理方位,已經成為老百姓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運行,人們將能從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中享受到更多的類似便利。
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于2011年12月27日開始試運行,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二階段空間段衛星組網發射任務已經完成,年底即將具備完全服務能力,計劃2013年初正式進入全面服務運行階段。迄今,北斗基礎產品的關鍵技術已取得突破,市場上先后推出芯片、天線、高精度OEM板等產品。北斗芯片技術日趨成熟,系統性能不斷提高,可為地理空間信息提供更為精準的時空基準和定位手段。
冉承其說,在行業推廣方面,北斗系統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重點營運車輛監測與應急救援等方面;在大眾消費應用領域,人們將能用上裝有北斗衛星導航接收芯片的手機或車載衛星導航裝置,使得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地理信息產業園方興未艾
如今,人們乘飛機進出首都機場T3航站樓,稍加留意,可見不遠處一座新的科技園區正在拔地而起。這座占地1500畝、投資150億元的國家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在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已完成建筑面積135萬平方米,有40多家企業踴躍簽約入園。今年6月,該產業園被科技部命名為北京國家地理信息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隨著12月18日產業園二期工程奠基建設,這個園區將被打造成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硅谷”。
據了解,我國第一家以地理信息產業為運營主體的高科技園區,是2003年在黑龍江省建立的。10年來,已有15個省市建成或在建同類園區。其中位于廣州天河智慧城核心區的地理信息產業園,交通發達,周邊山水環繞,環境優美,在今后5年內將引進各類地理信息企業100家以上,實現年銷售收入300億元,年利稅30億元,將被打造成帶動珠三角、輻射全國、影響世界的地理信息產業基地。
徐德明在會上強調指出:“中國政府將大力支持地理信息產業園建設,鼓勵業界搶抓機遇、抱團發展,形成一批優秀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開辟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促使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記者 孔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