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為深入挖掘繞月探測數據的科學信息,推動我國月球探測的創新性研究,“十一五”國家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重點項目“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應用與研究”利用“嫦娥一號”衛星數據,通過近兩年的研究和攻關,取得了一系列創新科學成果,部分成果被國際科學界高度關注。
該項目選擇月球典型地區——“虹灣–雨海”地區作為研究核心區域,利用“嫦娥一號”獲取的相關科學數據,進行了月球微波探測數據處理與月壤厚度反演、激光高度計聯合三線陣CCD立體影像攝影測量、基于點擴散函數的CCD立體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月球形貌地圖制圖、月表物質成分反演、近月空間粒子輻射環境模型與可視化等十余項關鍵技術和方法的研究工作。項目編制完成了我國首幅月球地質圖和月球構造綱要圖,首次獲得白天和黑夜的全月球微波圖像,提出了月球巖漿洋結晶年齡為39.2億年和月球東海盆地傾斜撞擊成因的新觀點,構建了自主的首個高階高精度月球重力場模型,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項目成果使我國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應用與研究取得了又一階段性新進展,為我國下一步應用“嫦娥二號”數據開展“全月球地質圖”的編制,以及未來其他天體的綜合研究與地質編圖工作奠定了基礎,為月球大撞擊說和巖漿洋形成與演化等提供了新的證據,幫助完善了月球演化模型。可以說,項目開啟了我國支持航天工程科學研究工作的先河,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科學效益,實現了嫦娥工程“快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目標,有效地推動了我國探月工程科學探測數據應用研究的進程,為我國后續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活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奠定了豐厚的科學理論基石。
此外,“嫦娥一號”搭載的微波探測儀國際上首次獲得四個頻率下月球正午和子夜的全月球微波圖像,這一成果被2010年歐洲行星科學大會選為最佳科學傳播素材之一,并以《世界上第一幅全月球微波圖像》為題發布大會新聞公報,向全球科學界推介中國探月工程的科學成果,受到了美、印、英等全球科學媒體的高度關注,并獲得美國航天局官方網站和Science Daily等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