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貴嶼(廣東),2012年6月4日 “電粉”時代,誰來為洶涌的電子垃圾買單?在廣東汕頭貴嶼鎮一家拆解電子垃圾的廠房里,工人們在堆積如山的電子廢品中工作(5月31日攝)。當“電粉”——時尚電子產品追隨者徹夜排隊追逐最新最時尚的手機、電腦、數碼相機,當企業熱切推動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并將其標榜為現代生活方式的時候,那些被“時尚”“升級”掃地出局的舊手機、舊電腦和舊數碼相機,到底去了哪里?南方一個面積50余平方公里的濱海小鎮,正被洶涌的電子垃圾浪潮所吞噬,承受著全球電子時尚風潮背后的巨大代價。在全球聞名的電子垃圾拆解地——廣東貴嶼,河水黑如墨汁,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街道和房屋被堆積如山的電子垃圾占領。在全鎮5169家家庭作坊式的拆解“企業”里,工人用手工方式拆解廢舊電子電器。我國是電器電子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我國主要電器電子產品的社會保有量中,電視機約為5.2億臺,電冰箱約為3億臺,洗衣機約為3.2億臺,空調器約為3.3億臺,計算機約為3億臺,合計17.7億臺。這五類產品每年的廢棄量達數千萬臺,另外還有大量的手機、數碼相機、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等電子產品報廢淘汰。近年來,當企業和消費者以近乎瘋狂的熱情不斷推動電器、電子消費品更新換代時,電子垃圾的拆解回收環境困局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明確自2012年7月1日起開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邁出了建立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長效機制的重要一步。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