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012,最多受眾撐起圍觀的力量
5億網民,意味著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與互聯網親密接觸?!叭巳硕际峭ㄓ嵣?,個個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已然到來。
錢小芊說,互聯網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大眾媒體,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網絡空間對現實生活的影響日益廣泛和不斷加深。
從門戶網站到論壇、博客再到微博,中國網民經歷了微博1.0時代向2.0時代的轉變,他們已經從單純地從網絡獲取信息轉而成為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
“微博,毫無疑問已成為最大的輿論場,沒有哪一個傳統媒體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群。更重要的是,在這里,每一個用戶同時又是媒體的參與者。”南方民間智庫發起人廈門浪說。
今年6月,郭美美事件如同火藥桶般點燃公眾的“慈善焦慮”。發端于社交媒體的疑問引起了眾多傳統媒體的跟進,在持續的關注下,廣東省慈善總會率先承諾自11月開始全部賬目徹底公開。中國紅十字總會也在隨后決定公開2011年度財務,并承諾用兩年時間實現省級以上紅十字會捐贈信息公開制度化。
實際上,越來越的輿論監督在網絡媒體“首發”:從“中石化天價酒”到官員“微博直播開房”,再到天價過路費案件,它們成為2011年中國網民“圍觀”揭開現實弊端的一個縮影。
暨南大學新聞和傳播學院院長范以錦說,一系列事件表明,在微博等網絡媒體的海量信息源引導下,傳統媒體可以進行更有深度和廣度的調查報道,從而合力實現輿論監督,虛擬世界的“圍觀”越來越成為推動社會監督和社會進步的一種真實的力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圍觀放大鏡下不只是“郭美美”。由網絡公益人士發起的“免費午餐”計劃,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迅速鋪開,募集資金累計超過1000萬元,讓全國各地20多所小學的4000多名小學生免費“開飯”。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郭巍青說,“免費午餐的意義遠不止慈善,更重要的是,讓慈善的全過程都處于網民的監督之下,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公眾的慈善焦慮?!?/p>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無論是揭弊還是揚善,媒體化的互聯網未來將在更多的“圍觀”下顯得更有力量。
數億網民“圍觀”之下,作為“被圍觀”的各級政府及部門也在改變。如果說2011年是中國政務微博元年,那么未來這將從探索試點走向遍地開花。
上海交通大學發布的《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在新浪政務微博的總數已接近2萬個,其中政府機構微博逾1萬個,官員個人微博80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