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我國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像衛星一樣旋轉不停"

2010年12月16日11:39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孫家棟 嫦娥一號 航天技術 衛星公司 月球探測工程 衛星系統 繞月 我國科學家 空間探測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2010年10月1日傍晚,嫦娥二號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當指控大廳大屏幕打出“熱烈慶祝嫦娥二號發射圓滿成功”的字幕時,孫家棟臉上洋溢著笑容。

“我給這次發射任務打滿分。”他說。

作為我國著名航天技術專家、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孫家棟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于中國航天事業,參與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又一次輝煌。他曾擔任我國第一代多個首發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并擔任過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統總統計師。在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衛星,幾乎占到中國航天飛行器總數的三分之一。

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孫家棟仍奮戰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養的第一線,被航天人形容為:“像衛星一樣旋轉不停。”幽默中透著敬佩。他正是這樣用行動來體現自己對中國航天精神的解讀:“總結我國的航天精神,最主要的一條,是豁出命去愛航天事業!”

“我人生道路的選擇由一頓紅燒肉促成”

孫家棟喜愛紅燒肉。

不僅僅是愛吃,他對紅燒肉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就是由一頓紅燒肉促成的。”

1950年初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天,原本準備午飯后去姐姐家的孫家棟,聽說學校晚飯加餐有紅燒肉,臨時改變了主意。“那年月能吃上紅燒肉可不容易。正是為了這頓紅燒肉,我決定等吃了晚飯后再去姐姐家。”

晚飯時,學校主管人員到飯堂向學員們宣讀了這樣一個通知:為了加快建設中國空軍的步伐,新中國的人民解放軍空軍要在學生中挑選人員,有意者可立即自愿報名接受挑選。

當時剛剛成立的人民空軍力量相當薄弱,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向毛澤東提出擴大航校培訓規模的建議,得到了批準。很快,中央軍委作出決定,建立6個航空學校。

不滿21歲的孫家棟填報了從軍申請。當天晚上,他便懷著對祖國、對未來的無限憧憬,登上了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航校的列車。一夜之間,他從一個躊躇滿志的學生,變成了一名精神抖擻的軍人。

這段經歷讓他頗為感慨。如果說孫家棟是由這頓偶然的紅燒肉走上從軍道路,那么這次偶然則是他走向尖端科學技術的階梯,為他后來成為著名航天工程技術專家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這么年輕的衛星專家,還是小伙子嘛”

1967年7月29日,北京正值盛夏,驕陽似火。

在這個酷熱的午后,孫家棟正伏案進行導彈設計。為了不讓汗水滴到圖紙上,他用一條毛巾圍住脖子,其狀頗為古怪。

這時,一位不速之客推門而入,開門見山:“我是國防科委的汪永肅參謀。為了確保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研制工作順利進行,中央決定組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由錢學森任院長。錢學森向聶榮臻推薦你了,根據聶老總的指示,決定調你去負責衛星的總體設計工作。”

就這樣,他沒提任何條件,扛著被卷書箱去新崗位報到了。

發射衛星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首顆人造衛星,次年5月17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發出號召:“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隨后,聶榮臻委派錢學森以及當時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勁夫、國防部五院副院長王錚負責衛星規劃。然而由于三年經濟困難,衛星任務受到了影響,中央決定調整空間技術計劃,把工作重點轉向研制探空火箭。直至1965年,國家重新開始制定衛星計劃,并確定了1970年發射,衛星要“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的總體目標。

孫家棟參與進來時,時間已十分緊迫。如何盡快組建衛星總體設計部?如何按工程的研制規律一步步往下走?各系統怎樣聯接起來?聯接起來后又怎樣作試驗?一個個難題擺在面前,他決定從組建隊伍抓起。

然而,“文革”年代,派別林立;發射衛星又是人人都想參與的大事。對于年輕的孫家棟來說,選人時稍微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火燒身”。自己被“上綱上線”事小,影響衛星研制工作事大。在錢學森的鼓勵下,他橫下心,拋開顧慮,一切以搞衛星需要為標準。經過詳細考察,他從不同專業角度和技術特長出發,最終選定了戚發軔等18人,這就是中國衛星發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十八勇士”的聚會,使衛星總體設計部如虎添翼。攻克重重難關后,衛星初樣在1969年10月基本告成。一天,錢學森告訴孫家棟,周總理要聽取衛星工作匯報。得知這個消息,孫家棟又驚喜又激動,花了一天時間,仔細準備了匯報內容。

見到周總理后,總理握住他的手風趣地說:“喲,這么年輕的衛星專家,還是小伙子嘛!”他滿臉通紅地笑了,一身的緊張頓時輕松下來,并對衛星的初樣進行了詳解,對主要技術參數和研制中的重要情況作了具體匯報。周總理聽得十分認真,不時提出一些很詳細的問題。

其實,孫家棟心中還有件埋藏已久的事,見周總理如此隨和,他幾經猶豫,終于鼓足勇氣說了出來。原來,在那個“全國山河一片紅”的年代,一些科研人員為了表達對領袖的崇拜,在許多衛星部件上鑲嵌了毛主席像章,而無人敢對此提出異議。“大家熱愛毛主席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這不僅增加了衛星的重量,影響衛星散熱,而且對衛星的姿態會帶來影響……”他鄭重地說。

周總理聽完,表情逐漸凝重,說:“你看人民大會堂這么嚴肅的地方,也不是到處都掛毛主席像。政治掛帥是要把工作做好,而不能庸俗化。搞衛星一定要講科學,你們回去把道理給大家講清楚,大家應該能理解。”一番話使孫家棟豁然開朗,心中的石頭落了地。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奏響了中國人向太空邁進的序曲。衛星上的全部元器件、設備和材料,以及許多理論和技術難關的攻克,都是中國自己的產品和成果,它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結晶。

“沒想到中國的運載火箭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1976年12月,孫家棟以中國航天專家的身份,隨團赴法國、聯邦德國、荷蘭、意大利等國家的航天部門考察訪問,了解歐洲空間技術的發展水平。此后,他開始頻繁地參與國際交流活動。

通過一次次對外接觸,他增長了見識,在國際上樹立中國航天大國的思路也逐漸充實。

1985年10月,我國政府莊嚴宣布:中國的運載火箭將投入國際市場,承攬對外發射業務。這一消息在國際上迅速引起強烈反響。幾乎在同時,經中央批準,孫家棟升任航天工業部副部長,又一次受命于中國航天發展的關鍵時刻。

發射外星,是帶有商業性質的國際間技術合作,中國航天人不僅要懂得研制火箭發射衛星,也必須學會與國外商家打交道,孫家棟又扮演起“生意人”的角色。其中爭取美國政府發放“亞洲一號”衛星許可證是他談判生涯中的精彩之筆。

1988年,香港亞洲衛星公司購買了美國休斯公司生產的通信衛星,起名“亞洲一號”,并準備讓中國的長征三號火箭將其送入太空。但衛星要從大洋彼岸運到中國,必須有美國政府發放的出境許可證。爭取許可證的使命便落到了孫家棟的肩上。

這年10月,他代表中國與美國簽訂了《衛星技術安全》和《衛星發射責任》兩個協議備忘錄。但因雙方對若干國際貿易問題存在較大分歧而未達成最終的協議。11月第二輪會談,談判桌從北京搬到了華盛頓,孫家棟作為代表團團長再次領命出征。

談判中,面對美方咄咄逼人的氣勢,他毫不示弱,據理力爭,堅決反駁“中國發射外星擾亂國際商業發射市場”論。因為圣誕節即將來臨,美方代表大多訂了20號出外旅游度假的機票,無心戀戰。孫家棟抓住對方的心理,制定了“拖住不放”的戰術,一直談到19號,終于簽署了協議。談及此事,他笑道:“當時在樓上都能聽到美方代表的妻子、孩子等著出發,急不可待的說話聲。”

次年1月,中國長城工業公司與香港亞洲衛星公司,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了衛星發射服務合同。聶榮臻聽說此事,拉著孫家棟的手高興地說:“中國能為世界上科技最發達的美國發射衛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發射外國衛星對于中國航天事業來講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1990年4月7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內,氣氛緊張得讓人窒息。“我一生中親歷過數十次發射現場,但那一次格外緊張。”孫家棟說,“當時大廳內一片寂靜,我除了能聽見自己的心跳,甚至還能感覺到周圍人的心跳。”

21點30分,長征三號運載火箭雷霆般呼嘯著拔地而起,21分鐘后,精確地將“亞洲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現場的美方專家嘆道:“沒想到中國的運載火箭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如今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孫家棟依舊百感交集:“我突然想到小時候,老人常說‘洋火、洋油、洋車’,身邊到處是外國產品。終于,我們的火箭能發射美國衛星了,那種激動與自豪,難以用語言形容。”

“你是身經百戰啊,你辛苦了!”

自古以來,“嫦娥奔月”這個凄美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令文人騷客感慨萬千,讓百姓對遙遠的月球充滿了好奇與向往。

對于我國航天人來說,這份向往顯得更為迫切。

從1958年至1976年,美國和前蘇聯一共進行了118次對月探測活動,那時起,我國科學家便一直關注其進展。1994年,我國經濟實力逐漸雄厚,載人航天工程也已經立項,表明我國已經具備實現載人航天的技術能力和工程能力,再加上航天技術獲得了多項成就,以此為基礎,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開始對開展探月活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孫家棟也參與其中。

剛進入新世紀,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的欒恩杰開始頻繁聯系孫家棟,兩位在業內極具影響力的“老航天”一拍即合。他們認為,按照國家當前的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完全可以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只要能正確把握需求牽引關系,即可著手考慮工程實施的大思路。緊接著,他們又把幾十年來對月球資源應用有著濃厚興趣的歐陽自遠找來,一起謀劃該工程的框架。

幾經醞釀,欒恩杰2000年10月在“世界空間周”慶祝大會上宣布:“在空間探測方面,將實現月球探測……”這是中國高層首次向外界表露探月的決心。

2004年1月,繞月探測一期工程正式啟動。已經75歲的孫家棟接受了新的挑戰,出任工程總設計師,此舉讓周圍的人十分敬佩。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張榮橋說:“許多人到了孫老那個年紀,取得了那么多榮譽,通常都會有‘保持晚節’的心態,而孫老卻敢于承擔風險,勇挑重擔,讓我們這些后輩深受鼓舞。”

孫家棟不愧是航天工程總體大師,擔任五大系統總設計師后,他不但提出了工程研制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工程目標和工程總體方案,對工程各大系統的技術途徑作出重要決策,主持解決了多項關系技術問題,甚至在許多細節上都作出了周全的考慮。在他的勾畫下,龐雜的工程變得井然有序。

嫦娥一號衛星系統副總指揮龍江眼中的孫家棟“知識淵博、視野寬廣,除了能控制全局外,還能把握關鍵”。他介紹說,嫦娥一號衛星在近月點剎車是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孫家棟對此非常關注。當科研人員還在做一些常規工作時,他已經把這些關鍵點剖析出來,令大家欽佩不已。

2007年11月26日9點41分,國家正式公布了嫦娥一號衛星傳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圖,發布儀式前,溫家寶總理來到孫家棟面前,握著他的手親切地說:“家棟,你是身經百戰啊,你辛苦了!”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