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余曉潔、羅沙)“未來5年,是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沖刺階段。未來5年,仍是戰略機遇期,但挑戰嚴峻。”科技部部長萬鋼侃侃而談,親切而不失嚴謹。
“機遇稍縱即逝,抓住機遇最關鍵的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科技工作者永遠都要有一種機遇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抓住身邊的機遇,推動國家的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一直在改革中前進”
早在30年前,為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狀況,中國拉開了科技體制改革的序幕,提出“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針。
“上世紀末開始實施轉制的各部門院所,現在很多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領頭羊。”萬鋼說,截至目前,已有260多個中央所屬院所轉制成為企業。它們走向市場后,服務企業創新得到的收入比靠國家財政支持多得多。
“科研和市場聯系起來,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并迅速在市場推廣。”萬鋼說。
“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完善科技創新機制體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重點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談及今后改革方向,萬鋼強調要靠推動技術創新工程這一“抓手”。
“一定要讓產學研更緊密結合,不僅要了解產業發展的技術環節,還要研究產業發展的系統結構,形成產業聯盟。”萬鋼說,科研工作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快實施重大專項,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和商業運行模式,讓科技創新形成產業鏈,用多種驅動模式加大對基礎研究、重點領域和民生方面的投入。
國際金融危機反映出一個重要問題,即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比較高。萬鋼說,應對危機得來的一條最寶貴的經驗就是把科技工程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帶動產業整體提升。通過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帶動企業構建技術創新平臺,讓企業“唱主角”,真正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
2009年,中國56個高新區顯現出強勁的“逆勢增長”態勢,帶動區域和地方經濟快速發展,成為科技創新的戰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