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在非海洋動力要素觀測方面,海洋水色遙感可以探測葉綠素、懸浮物、黃色物質、污染物、水深及水下地形等環境參數,已實現了對全球海洋表層初級生產力的觀測,得到了全球大洋葉綠素濃度的分布。已發射和計劃發射的可用于海洋水色探測的衛星有10顆左右,標志性的水色衛星是美國的海星衛星,有效載荷是寬視場海洋水色遙感器。
在海浪、海冰和其他海洋現象觀測方面,合成孔徑雷達是目前最熱門的星載遙感器之一,從合成孔徑雷達遙感圖像中可以提取波浪、內波、海冰、海上溢油、淺海海底地形地貌、海洋鋒、艦艇尾跡等環境信息。
目前,海洋衛星和衛星海洋應用進一步向提高量化水平、提高海量遙感數據的處理能力、發展微波遙感海水鹽度場監測技術、改進衛星遙感監測的時空分辨率和發展多衛星技術、發展化學和生物學變量(浮游動物和魚類)的海洋遙感監測技術等方面發展,而化學和生物學變量監測是海洋遙感監測技術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2.我們的差距
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展了衛星遙感海洋應用研究,并一直堅持發展衛星遙感海洋應用事業,并為發展我國自己的海洋衛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直至發射了第一顆海洋衛星,第二顆水色衛星也即將升空,我國已成為能自主發射海洋水色衛星的五個國家之一。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海洋衛星還有較大的差距,從總體來說基本上尚處于應用國外衛星和國內其他衛星資源的水平上。
(1)目前我國僅僅發射了第一顆海洋衛星,比美國滯后了約25年,而且設計壽命只有兩年,境外觀測時間只有18分鐘,星上只有可見光和紅外遙感器,沒有微波遙感器,還沒有動力環境監測衛星和監測監視綜合衛星,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其技術水平差距約10年~15年。
(2)第一顆海洋衛星在衛星的覆蓋周期、遙感器的可靠性、遙感器的精度、設計和使用壽命等方面都還有許多不足。水色掃描儀可靠性差、精度低,寬視場海洋水色遙感器的輻射精度為5%,而“海洋一號A”衛星的水色掃描儀要求達到的精度為7%~10%。
(3)高精度分析和定量化測量水平低。我國海洋水色衛星的資料處理能力總體上處于先進水平,有的單項技術是領先的,但微波遙感的資料處理能力還處于利用國外遙感預處理半成器進行再加工的水平,尚不具備以業務應用為目的的微波遙感批處理能力,更談不上高精度的定量分析,與美國相比要落后約十多年。
(4)衛星遙感數據的應用水平特別是多平臺海洋觀測數據的同化和技術集成能力低。多平臺觀測數據的同化,包括多源、多維、多時相遙感資料的同化及遙感資料與其他采集平臺資料的同化,數據同化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衛星遙感數據的應用水平和量化精度。例如,衛星監測海面高度數據與海表溫度數據的同化、衛星數據與高頻地波雷達海流測量數據的同化,等等。
四、我國海洋衛星事業的未來展望
回顧我國海洋衛星事業發展的歷程,我們為取得的快速發展和獲得的輝煌成就而感到欣慰,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我國海洋衛星事業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發展海洋衛星事業,是發展海洋經濟、預警海洋災害、維護海洋權益、保障國家安全和建設海洋強國的迫切需要,我們為此深感責任重大。中國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幾十年的衛星遙感海洋應用經驗、第一顆海洋衛星的發射和運行、多功能地面應用系統的建設,以及經過幾十年鍛煉形成的一支海洋衛星事業科技隊伍,為我國海洋衛星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要在國防科工委的指導和支持下,在兄弟單位的大力配合下,努力奮斗,開拓進取,繼續在發射海洋系列衛星和推進衛星遙感海洋業務化應用兩方面下大力氣,力爭早日實現中國海洋衛星事業的跨越式發展,盡快躋身世界海洋衛星先進國家之列。
1.逐步建立穩定運行的海洋衛星體系
國務院公布的《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勾畫了新世紀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藍圖,并確定以氣象衛星系列、資源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和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群組成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實現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甚至全球的陸地、大氣、海洋的立體觀測和動態監測。海洋衛星是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體系,與海監飛機、船舶、浮標和岸站等觀測手段一起,構成了我國管轄海域的立體動態監測網和軍民兼用的海洋環境保障體系。
根據規劃,我國的海洋衛星將由海洋水色衛星系列、海洋動力環境衛星系列、海洋監視監測衛星系列組成。該白皮書是指導我國海洋衛星發展的基本綱領,我們的任務是,在國防科工委的指導下,認真落實海洋衛星發展規劃,把規劃細化為5年計劃和年度執行計劃,把規劃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計劃。我們要切實配合衛星平臺和遙感器研制單位,做好方案論證、關鍵技術研究及關鍵部件的研制,做好后續衛星的應用研究。在今后一段時間,我國將逐步發展三個系列共5顆海洋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