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昨日,西昌衛星發射基地,負責運送 “嫦娥二號”的火箭已經矗立在發射支架上。廣州日報 記者杜江通訊員昌實攝
圖表:“嫦娥二號”今年底前發射 新華社發
“嫦娥二號”將與月球“親密接觸”
探月衛星和運載火箭進入發射前的最后測試準備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61周歲生日,并有望收到一份最具科技含量的特殊賀禮。這兩天不斷有消息從西昌衛星發射場傳來,“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和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已完成多次合練,均已進入發射前的最后測試準備階段。
“嫦娥二號”將翻開中國探月史上“跨時代的一頁”:中國探月工程將穩步由一期邁入二期。
曾任“嫦娥一號”替補
對“嫦娥二號”衛星,人們其實既熟悉又陌生。它曾有過另一個名字:“嫦娥一號”備份星。這位與“嫦娥一號”同時問世的“孿生妹妹”,因為“姐姐”的優異表現而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歷史使命,由超級替補躍升為探路先鋒。
探月之路充滿高技術、高風險的挑戰,因此,我國在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工程實施過程中,工程各系統開展了一箭一星備份產品的生產和相關準備工作。萬一“嫦娥一號”有閃失,其使命就將由備份衛星繼續完成。
從2007年10月24日到2009年3月1日,從成功發射到受控撞月,“嫦娥一號”以“準時發射、準確入軌、精確測控、精密變軌、成功繞月、有效探測、取得成果”等一系列優異表現,圓滿完成了探月工程一期的工程目標和探測任務。于是,它的備份星得以用來挑戰更高難度的任務。
考慮到二期工程需要攻克的關鍵技術多、技術跨度和實施難度大,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經慎重研究,決定將“嫦娥一號”的備份星改造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其目的在于試驗驗證“嫦娥三號”任務的部分關鍵技術,為“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月面軟著陸積累經驗。
將為“嫦娥三號”探路
作為探月工程一期與二期的承上啟下者,“嫦娥二號”無疑要在“嫦娥一號”的基礎上實現多項技術創新與突破。首當其沖的,是與月球更直接、更進一步的“親密接觸”。
“嫦娥一號”的發射,采取的是由地球軌道中轉換乘的線路:先到達地球附近的過渡軌道,再經過自身多次調整進入奔月軌道,總共用了近14天進入工作軌道。此次,“嫦娥二號”將選擇“一站式直飛”——由運載衛星直接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38萬公里的奔月軌道,7天內就可進入工作軌道。直接奔月,耗時大大縮短,當然,這對運載火箭的推力、衛星入軌精度和控制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比“嫦娥一號”的交通工具——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增加了兩個助推器。
在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哪里才是最佳落腳點?“嫦娥二號”肩負著為“嫦娥三號”探路的重任。為更近距離、更精細地探測月面地形,“嫦娥二號”的繞月飛行高度將由“嫦娥一號”的200公里降至100公里,更先進的探測設備令其“視力”也明顯進步。
根據“嫦娥一號”拍攝的月面圖,初步產生了幾個月面軟著陸的候選區域。借助由上海研制的激光高度計,“嫦娥二號”將對這幾個重點區域密集踩點,以激光測距方式,來探測月面地形地貌的高低起伏。
“嫦娥一號”搭載的CCD相機分辨率為120米。而“嫦娥二號”的CCD相機分辨率將有顯著提升,因為它將在100公里圓軌道和100公里×15公里軌道的近月點處,分別對“嫦娥三號”的預選著陸區進行優于10米和1.5米分辨率的成像試驗。“嫦娥二號”還配置了降落相機,以檢驗對月成像能力,為“嫦娥三號”月面軟著陸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