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昆明信息港9月19日報道 中秋將至,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近日透露,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二號”衛星的準備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已進入最後的發射準備階段。有消息指,衛星可能會提前到中秋節之後發射,令人期待。嫦娥二號對於中國探月工程,意義重大,請看本臺特別制作的新聞故事探月工程。
中秋節,一直被喻為中國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傳統節日之一。有消息指,原本計畫在今年年底前發射的嫦娥二號,可能會提前到中秋節后發射,令這個中秋又多了幾分神秘。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衛星已經整裝待發了。
中國人的探月夢,可以追溯到古人對月的崇拜和祭祀。相傳,遠古時,后羿的妻子嫦娥,因受到威逼被迫吞下王母娘娘送的不死藥而飛到了月宮,從此與后羿分隔千里,飽受相思之苦,為了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拜月的風俗就在民間傳開。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這一天,天上的月亮最為皎潔明亮,親人團聚在一起,祭月、賞月、拜月,共享天倫之樂,而漂泊在外的游子,也以一輪明月寄托思念。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達到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至宋、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至今中國各地遺存的如“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就是卓證。
到了今天,人們對月的向往,早已不只是停留在借詩歌和節日來予以表達。中國航天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終于儲備足夠的信心,大膽邁出探月的步伐。07年中國首顆繞月衛星嫦娥一號直飛沖天,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嫦娥一號從太空發回的第一張月面照片,向人們清楚的展示了距離地球30多萬公里之遙、月球表面各種形狀的撞擊坑。衛星同時搭載的32首歌曲,也與“嫦娥”一起,縈繞在千年夢想之地的軌道上,其中就有描繪中秋的“但愿人長久”。
嫦娥的故事,是遠古神話,而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卻伴隨著科技的發達,逐步變為現實。緊隨嫦娥一號之后,嫦娥二號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也已整裝待發。這次發射嫦娥二號的長三丙火箭,一共有十三排發動機,可以直接把衛星送到一個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這將是中國火箭第一次到達這么遠的地方。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進入工作軌道的時間,將由14天縮短到7天以內,對火箭的要求將更高。
此外,嫦娥二號的繞月飛行軌道,也由距月200公里的高度降低到100公里,以便更加清晰地觀測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月壤厚度等,為嫦娥三號,四號安全降落月球做準備。
而作為探月工程的第二步,目前落月工程的研發建設工作,也已啟動,計畫在2013年前完成。
放眼世界,美國、俄羅斯、日本等發達國家,同樣在孜孜不倦的對月球進行著探索。時間回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走出,實現了人類登月夢想。之后,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飛船,其中5次成功,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如今,各國對月球的探索,已發展成各自暗中較勁。
不過,1969年這一人類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刻,卻遭到質疑,被指是美國當局自編自導的一場騙局。無論你信與不信,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確實付出種種慘重代價和犧牲。
半個世紀的探索,人類的太空計畫并沒有停止.有人甚至提出了,在月球上建設人類第二個家園的想法。到那時,中國人的中秋節,想必又別有另一番風味了。然而,探索無止盡,也許,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一番講話,能給我們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