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云計算是“逼”出來的
由產業催生,是自然發展的結果
記者:云計算看起來并不是新事物?
張亞勤:云計算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卻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云計算的理論和嘗試已經有10多年,其愿景是以互聯網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數據存儲和網絡計算服務。
CPU、GPU的多核進化及虛擬化技術的日趨完善,更大的互聯網帶寬使得更多的計算資源和軟件可以以服務的形式推送到客戶端,海量存儲、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從“數據”到“信息”再到“知識”的積淀和進化,并逐漸發展為互聯網服務的“大腦”……隨著這些計算、存儲、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原本看似不可企及的夢想因為技術的成熟而實現成真。
同時,用戶的需求也一直在嬗變中。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將自己創造的信息(如博客)和資源(如圖片和視頻)上傳到“云”中,與相識或不相識的朋友們分享,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電腦、手機及其他設備來管理“云”上的數據和應用。再者,無論對個人或對企業用戶而言,根據現實需要去獲取使用各種虛擬化的計算資源,無疑更經濟也更簡單。這便為有能力提供相應服務的云計算服務商制造了機遇。
新的商業模式的涌現,讓眾多的個人和企業用戶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趨勢和可能。很多新的功能包括視頻點播、信息搜索、在線地圖,這些都是傳統軟件不易實現的功能,所以必須依賴“云層”之上的、規模龐大的計算和數據資源。
記者:您最近提及,云計算是逼出來的?
張亞勤:經過一年的發展,云計算從朦朧、從萌芽走向了清晰和主流。我說云計算是被逼出來的,就是指云計算是產業催生出來,是產業自然發展的結果。
IT產業的計算量越來越大,數據越來越多,越來越動態,越來越實時,越來越需要結構化,僅有服務器和電腦已經不夠了,所以一定要走向云計算,所以有了搜索,有了電子商務,有了信息的云,云計算是產業催生出來的。
比如搜索引擎,個人電腦上是做不了的。因為搜索的數據量很大,而且分散在各個地方,實時在發生,需要巨大的運算存儲和動態的負載均衡的能力,這個時候一定要云計算。
3
我們已經在使用云計算
越來越多樣化的“端”進入生活最日常和觸手可及的層面
記者:云計算會給普通人帶來什么?
張亞勤:對企業而言,使用云計算的服務之后可以節省資源、提高生產力。對于個人來講,其實我們已經在使用云計算了,搜索引擎、電子郵件、互聯網視頻、網上購物,這些都是云計算帶來的好處。云計算的發展,使這些變得越來越便宜,數據越來越透明。這是一個趨勢。
記者:有了云,是不是意味著像個人電腦這樣處于個人用戶一端的“端”不重要了?
張亞勤:由于技術的發展、產業的需求,我們現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以個人電腦為中心走向以互聯網為中心。我們強調云計算,并不是說像個人電腦這種用戶一端的設備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只是它的定義改變了,實際上是變大了。
從手機、傳感器、電子閱讀器、智能卡、數字相框到電子錢包、上網本再到數字轎車、智能家居……越來越多樣化的“端”已影響、滲透到人們生活最日常和觸手可及的層面,較之以往任何時候,“端”都更加多元化。
從“云”里推送過來的數據——無論它是高清視頻、游戲,還是實時路況信息、動態新聞,都必須要有合適的“端”來破譯、解碼和呈現。比如我們可以在云服務器里存儲游戲進度、下載游戲更新,但在玩高強度游戲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一部圖形處理能力強大的游戲機或電腦。
未來,所有的“端”都可能會直接連入“云”里,以隨時獲得計算資源、數據、存儲。“云”里的服務器也會自行判斷“端”的類型和性能特點,進而選擇適合該設備的數據推送及呈現形式。
記者:云計算也帶來迥異以前的安全和隱私問題?
張亞勤:當然,云計算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比如遭受黑客攻擊和個人、商業隱私安全風險等問題。但話說回來,只要聯網,就一定會有安全性的挑戰。減少安全風險的辦法,一個就是計算、存儲分布式處理。就像人的身體,云計算也需要建立一個能夠自我恢復的強免疫力系統。比如幾個節點被破壞,可以很快找到別的節點。數據中心的服務器壞了,可以馬上自動找到別的服務器。遇到很不正常的流量、訪問,系統自己就知道怎么把它屏蔽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認為這些問題總會有辦法去解決。
應該說,云計算帶來的益處,肯定比帶來的問題、挑戰多。即使公有云,它帶來的益處也比它帶來的風險大。就像你把錢存到銀行,整體來講是比放在家里安全。當然,有的時候,也不一定非要云計算,比如說,你的這套信息不希望讓別人知道,也可以選擇放到自己家里,或者放到企業內部。就像私有云,不一定要和互聯網連在一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