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120毫米制導迫擊炮炮彈
在總裝備部駐京某研究所,提起韓珺禮,人們的話題一下子就會變得豐富起來。
已過不惑之年的韓珺禮看起來有些其貌不揚:黧黑的面孔,敦實的身影,憨厚的性格,對同事和朋友總是笑臉相待,為人處事從不張揚個性。因此許多初見韓珺禮的人很難將其與“專家”、“學者”之類的頭銜連接起來,更難以相信此人就是我軍壓制武器系統論證和作戰使用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
前不久,從戈壁灘深處的某試驗場傳來喜訊:某新型智能化靈巧彈藥攻擊真實裝甲目標試驗獲得成功!在此次試驗中大顯神威的新型智能化靈巧彈藥,是一種集精確打擊和高效毀傷于一體的智能化靈巧彈藥。韓珺禮不僅是該項課題的論證人,也是試驗場的陣地指揮員,該型彈藥正是在他的口令中騰空而起、直刺蒼穹。
追逐夢想:穿越硝煙步履堅定
韓珺禮從小就對軍營有著一種癡迷和向往,在他眼中綠軍裝就是威風凜凜、英俊瀟灑的代名詞。1983年,在河南沈丘高中讀書的韓珺禮以優異成績被石家莊軍械工程學院錄取。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18歲的韓珺禮興奮得熱淚盈眶———當兵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四年軍校生活轉眼而過,韓珺禮畢業后被分配到云南邊防部隊某彈藥修試站,不久又奉命前往邊境執行軍事任務。在執行任務期間,韓珺禮的主要工作是檢測維修彈藥以及處理危險爆炸物,此外他們還常常擔負為部隊開辟雷區通路的任務。有一次,韓珺禮正和戰友們全神貫注地排雷,突然一聲巨響掀起了滿天塵土。硝煙散去時他一抬頭就看到了犧牲戰友血肉模糊的肢體。那一刻年輕的韓珺禮感到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然而身后的部隊還在十萬火急地等待通過,顧不上思考生死問題,韓珺禮和戰友們繼續埋頭排雷。
盡管硝煙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緊張氛圍,但韓珺禮對于軍人的職業卻有了刻骨銘心的體會和理解。在這段日子里,韓珺禮獻身國防的信念前所未有地牢固起來。多年后的今天,當韓珺禮談及這段往事,他把這段閱歷看作自己一生中最珍貴的財富。
1990年,韓珺禮再次回到了云南某彈藥修試站。回顧幾年的從軍之路,韓珺禮堅定了在部隊干一番事業的決心,同時他感到自己迫切需要提高知識儲備和綜合素養。韓珺禮萌發了到高等院校深造的想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不懈努力,韓珺禮終于如愿以償地走進南京理工大學,成為一名碩士研究生。韓珺禮的青春步履再次沿著夢想的方向展開了跋涉!
敢為人先:創新之路踏荒而行
在該項課題的論證中,韓珺禮一改傳統火炮只求密集度不求精度的做法,大膽引入射擊精度概念。
俗話說:更上一層,高看一眼。韓珺禮在院校一口氣讀完了碩士和博士,系統的學習使他的知識水平有了極大提升。1997年,韓珺禮到某研究所壓制武器組工作,從此涉足陸軍裝備科研領域。帶著野戰部隊的扎實沉穩和高等院校的細致嚴謹,韓珺禮參與了某新型武器系統的研發工作,并且迅速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在該項課題的論證中,韓珺禮一改傳統火炮只求密集度不求精度的做法,大膽引入射擊精度概念。在他看來,只有確立了射擊精度概念,才能將新型武器系統的作戰效能充分發揮出來。在韓珺禮的積極推動下,在研發該型武器系統時成立了彈道專項組,專門負責研究解決射擊精度問題。彈道專項組的成立標志著射擊精度概念在該型武器系統研發中的確立。然而在當時,很多經驗豐富的裝備科研專家對韓珺禮的彈道專項組心存質疑,認為要實現火炮射擊精度不僅難度太大,而且缺乏實戰意義。多年后的今天,這些質疑的聲音隨著新型武器系統的研發成功漸趨平靜。當同行們回過頭來看這些研發歷程中的一波三折,不禁嘆服韓珺禮引入射擊精度概念時的遠見卓識。
在韓珺禮看來,搞科研必須眼界開闊,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些年,韓珺禮和項目組的同事們一邊埋頭苦干、努力鉆研,一邊虛心求教于許多國內科研界的精英和專家。在一些科研項目中,韓珺禮先后邀請過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權威科研機構的院士、教授及研究員十余人,積極搭建問計于民的創新之路。在召開科研課題討論會時,韓珺禮為所有與會科研專家建立會議意見簽字存檔制度,此舉一下子提高了專家們發言時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多年來,韓珺禮廣泛邀請社會各界科研專家為科研項目建言獻策,在科研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