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012年1月以來,歐亞部分地區寒流肆虐,氣溫持續偏低;我國自去年12月入冬以來,氣候總體呈現偏冷態勢,全國平均氣溫為1986年以來同期次低值。
這是否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的總體趨勢已經改變?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表示,有關描述“對嚴寒的天氣有所夸大?!?/p>
全球各大冰川都在減少,與一般意義上的冰期景象大相徑庭
記者:最近,一些媒體轉載了美國世界新聞網“全球或迎來20年‘小冰河期’”和《每日郵報》“北極夏天海冰增加”的報道?!靶”悠凇闭娴膩砹藛??
張培群:美國世界新聞網和英國《每日郵報》的文章都使用了“冰期”(ice age)的字眼,來描述近年來冬季出現的階段性寒冷天氣,其中一個主要觀點是,在目前變暖的大背景下,已經開始或者未來20—30年將出現一段偏冷的階段,為了突出這個偏冷階段,使用了“冰期”一詞。盡管《每日郵報》的文章將這樣的冰期稱為“小冰期”(Mini Ice Age,準確翻譯應為“微冰期”),以弱化冷的程度并區別于過去地球曾經歷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 特指16至17世紀為主的寒冷階段),但仍然對嚴寒的天氣有所夸大。小冰期時期的溫度明顯低于現在。
實際上,北極海冰面積在2007年9月份達到有觀測資料以來的最低值,之后海冰范圍每年都有波動,雖然到2009年夏季,海冰面積回升了不少,但是總體的趨勢仍是降低的,到2011年9月,北極海冰面積降到了有觀測以來的次低值,僅次于2007年。
不止北極海冰,全球各大冰川也都在減少。這與一般意義上的冰期景象大相徑庭。
最近,“小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頗為吸引眼球的詞語,被一些媒體頻頻轉載使用,會使人誤解氣候變化的真相。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對比歐洲2009年至2010年那個冬季,那時寒潮來得更早,持續時間更長,自2009年12月開始,貫穿整個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時間。而2006年冬天,情況也比今年嚴重,可是冬季的階段性寒冷天氣過后,全球氣溫仍然轉為偏暖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今年歐洲寒氣襲人,同屬北半球、尚處冬季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卻連日出現反常高溫。如果看北美的天氣,恐怕人們只會想到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溫總體增暖的趨勢沒有改變
記者:最近幾年,“冰期”的說法經常出現,全球不少地方遭遇寒流低溫侵襲,但總體增暖的趨勢依然沒有改變嗎?
張培群:這兩篇報道中使用的“冰期”或“小冰期”一詞,并非有明確特別定義的科學名詞,而是借用冰期的概念來描述當前或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出現的冷期。按照文章的介紹,這種持續20—30年的冷期,實際上是氣候中的一類年代際變化。在最近100年全球氣溫總體變暖的趨勢里,我們也曾經歷過這種20—30年尺度的氣候波動。上世紀20至40年代是一個相對顯著偏暖的階段,之后的50至70年代,就經歷了一個相對冷期。但之后的80年代開始,全球又進入一個變暖的時期。最近幾年雖然全球氣溫沒有逐年增加(2010年是最暖的一年,2011年依然偏暖,但比2010年有所減弱),但總體增暖的趨勢依然沒有改變。
或許像這兩篇文章所講的,我們已經進入了又一個可能持續20—30年的冷期,但這樣的冷期也是在近百年全球變暖總體趨勢上的冷波動期,其間的冬季可能不會像上世紀80年代后的連續暖冬那樣,甚至可能出現超過上世紀50至70年代的寒冷天氣,但目前看來這也是變暖趨勢中的冷階段,而不是真正的冰期。至少冰期中冰川范圍擴大的特征尚未出現。上世紀50—70年代的冰川范圍較16至17世紀真正小冰期時也要小。
氣候變暖在時間上并不均勻,有相對的冷期,也有相對的暖期
記者:應該怎樣科學、理性地看待這樣的寒冷天氣和全球氣候變暖之間的關系?
張培群:氣候冷事件并不意味著全球變暖進入停滯期。
全球氣候變暖以全球平均氣溫波動式變化、呈升溫趨勢為特征,在這個過程中還受到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和氣候系統內部調整過程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形成年際(年與年之間)、年代際(十年至數十年周期)甚至更長的波動。從目前的監測來看,氣候仍處在變暖的狀態之下。
全球氣候變暖在時間上并不是均勻的,有相對的冷期,也有相對的暖期,但總體趨勢是上升的?,F有的觀測表明,全球氣候變暖的總體趨勢并沒有因個別地區某個時段出現的冷事件而發生改變。本報記者 劉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