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到底哪天是‘大寒’節氣,為什么日歷上標注的不一樣?”有細心的網友今天一大早就發問。的確,不同版本的臺歷和掛歷上,有的說今天是“大寒”,有的說是明天。記者獲悉,根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歷》,今年大寒的準確時間為1月21日零時10分。
天文專家提醒,作為我國權威的天文測算部門,紫金山天文臺負責實施中國的日歷編算和發布,每年編算次年的農歷日歷,其中包括朔望和節氣時刻,時間均精確到分鐘。作為標準,在每年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歷》中正式發表,并以《日歷資料》的形式對外發布,北京天文館每年底也會發行第二年的《天文普及年代》,有關臺歷、掛歷印刷廠家要以國家權威部門發布節氣版本為準。
今天上午,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李競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4節氣是根據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位置算出來的,人們把太陽運行的黃道(360°)分成二十四等分點,以春分點0點為起點,太陽每運行15°稱一節氣,位于等分點的瞬間就是交節氣時刻,如每年太陽到達黃經300°的那個瞬間就是“大寒”節氣的準確時刻。由于一年的長度是根據太陽的運行定出的,24節氣也是用太陽的位置來確定,基本上每一節氣在每年中的日期變動不大。地球繞太陽一周稱為“回歸年”,一個回歸年實際長度為365.2422天,歷法上的一年長度則為365天,因此每年會多出約0.2422天,節氣的特定時刻也會每年“順延”0.2422天。
網上有人提供了一個節氣日期計算公式,把幾個變量一代入就可算出。對此北京天文館寇文表示,這種算法并不準確,因為0.2422是個約數,如果乘以年代數,誤差會很大,“節氣準確日期還是以天文機構發布的為準?!保ㄓ浾卟涛那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