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嘗試“反向過年”,探索“錯峰休假”
春運困難多,大年還得過。一些人開始了春節新過法。
“春節前到北京的車票好買,就把父母接來,照樣可以團聚過年!”今年春節,老家在山東萊蕪的北京白領焦先生沒有像往年那樣提前“搶票”回家,而是讓父母買票進京。他告訴記者:“這樣既免了買票之苦,也可以讓老人體驗一下老北京的年味兒,一舉兩得。”
春節前夕,記者采訪了解到,像小焦這樣選擇“反向過年”的都市一族不在少數。一些農村老人不是在老家等兒女,而是自己進城過年,與子女團聚。還有一些務工人員也選擇春節前返鄉,避開春運高峰。
鐵路部門數據顯示,春節前出行高峰期間,每天有50萬人乘火車離京。隨著大批人員返鄉,北上廣等城市春節期間變得“很空虛”。鐵路部門表示,春運客流呈現明顯的“單向流動”,春節前夕是東部地區向西流動,返程火車則變得空空蕩蕩,春節后則相反。
“相對回鄉探親和旅行相比,‘反向團聚’成為人們在春節期間的另一種選擇。”中國人民大學休閑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表示,反向團聚對不少人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可以避開春運高峰,值得鼓勵。交通部門、旅行社等應該采取措施,鼓勵人們反向出行,這樣可以利用閑置資源,也可以有效刺激消費。
同時,還有一些單位和企業利用年假、提前放假等方式,避開春運高峰。在北京一家圖書公司的王華兵今年春節選擇留京過年,因為他一個月前已經利用公司年假回福建老家探望了父母。他告訴記者:“公司是私營企業,老板比較開明,休假比較靈活,大家沒必要都擠到春運期間在路上‘受罪’。”
專家指出,今后應該在假期制度改革、落實帶薪休假等方面下工夫,引導人們在平日里滿足家人團聚的需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建議,通過增加兩到六個法定假日,來增加一個或兩個黃金周、同時延長春節長假至9天,有望疏通中國民眾出行需求的“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