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當地時間11月26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中東歐各國領導人共同參觀中國鐵路等基礎設施及裝備制造展。中新社發 沈晨 攝
中新網11月27日電 中國總理李克強日前出訪中東歐國家,積極推介“中國裝備”。境外華文媒體指出,李克強此次“高鐵外交”再次建功,中國高鐵布局拓展至東歐。此訪也彌補了中國在該地區的外交短板,構建起更為完整的全方位和平外交。
“高鐵外交”再建功 布局逐漸邁向全球
香港《星島日報》27日刊載《李克強“高鐵外交”再建功》一文,文章指出,李克強上任之后力推“高鐵外交”。他上月訪問泰國時,也曾親自向泰國總理英拉推介中國的高鐵產品,稱中國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成本具競爭優勢,希望雙方加強鐵路合作。早前,澳洲總督布賴斯訪華,李克強也曾向他推薦中國高鐵。
臺灣《聯合報》認為,這是大陸高鐵技術再次輸出,首度把鐵路輸出到歐洲,也是大陸高鐵輸出邁向國際的重要一步。繼輸出高鐵技術至泰國后,大陸高鐵布局逐漸邁向全球,并拓展至東歐。
文章指出,近年來大陸積極輸出并推銷高鐵,已成為大陸外交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除了積極向美國、巴西、俄羅斯等國推銷大陸高鐵技術與合作,習近平和李克強今年還向陸路相連的東南亞試探擴展高鐵線路的可能性。
香港《大公報》援引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宮力觀點表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經貿合作方面有很強互補性,合作潛力巨大。中國出口高鐵等裝備制造業產品,能夠提升中國產品的影響力,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挖掘新的合作點,也將務實推進雙方經貿合作,為全面合作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香港《商報》27日刊載《李克強超級推銷Style》一文指,作為中國總理,李克強已不是第一次在國際上落力推銷中國“產品”。在中國經濟逐漸增加的下行壓力下,一方面以種種強有力手段顯示中國有能力、有方略克服當前困難,證明中國大有能力令經濟軟著陸。同時,亦不放過任何機會,向外界展示“中國制造”的產品優勢和中國投資的優越機會。
文章指出,李克強此次不僅明確了中國與中東歐之間的合作新機遇,而且已經找到了中國與歐洲的最新合作途徑和合作起點,那就是共建“鐵路合作”。
香港《文匯報》刊文說,三中全會后,李克強首次外訪務實而高效。繼親自出面化解中歐光伏摩擦、在泰國推銷中國高鐵之后,此番李克強又再引領“中國制造”搶灘歐洲,開拓“中國裝備”出口新市場。出訪前夕,李克強代表中國政府簽署的《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在北京落地。中歐領導人還同時宣布,正式啟動中歐投資協議談判,此舉有望改觀中歐投資困局。李克強此次訪歐道出心聲:“中國制造”已經風靡全球,“中國裝備”也在走出國門,必將享譽世界。
出訪關注中國“東歐利益” 彌補外交短板
香港中通社援引學者分析指出,長期以來,中國外交重視大國外交,周邊外交和發展中國家,而對“中等強國”這一環相對較弱。從近期中國領導人的外事活動中不難看出,無論是G20峰會等多邊場合,還是中共高層與多國領導人的互動,都顯露出新一屆領導人對“中等強國”的愈加重視。
《大公報》援引分析指,中國跟中東歐國家之前有雙邊合作,但地區層面的合作只是剛起步,因此從外交上的補充角度,這是中國對歐政策的一大進步。對中國而言,意味著更加全面完善對歐交往,對于中東歐而言,則是一個重要機會,尤其在經貿合作方面。
分析指,這次將有16個地區政府首腦出席的峰會,還將為中國提供一個機會去增加在歐洲的存在。
香港大公網27日刊載評論《李克強第三次外訪 關注中國“東歐利益”》指出,中國“東歐利益”體現在現實經濟利益互補上。近年來,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下,中東歐國家出現投資不足、貿易下滑等經濟發展困境,中東歐諸國開始“向東看”。同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的中國合作,自然是中東歐國家的重要課題。
中國的“東歐利益”還體現在戰略利益互惠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不久在中亞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倡議。這是中國加強“西進戰略”的重要一個步驟。
宮力指出,隨著中國與中東歐“1+16”機制的建立,以及李克強總理此次出訪,中國將補上在這一地區的外交短板,構建起更為完整的全方位和平外交。
美國《世界日報》援引分析稱,李克強出訪是在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些理念,即“中國和世界是什么關系”。透過多場重要外交活動,可以看出中國正在落實踐行“和平共贏”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