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據美通社消息,5月15日,由中國農業銀行與《第一財經日報》聯合打造的“助你成長大學生優才計劃”公益活動全國第十七站“未來中國經濟領袖課堂成長篇”校園巡講會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辦。活動特邀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執行總裁,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陳向東先生和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臨床與咨詢心理學研究所所長劉翔平先生,與學生們共同探討“改變人生從學會運用習慣的力量為始”這一主題,分享因習慣而改變的人生經驗。
“總是往未來想,這種人去改變這個習慣很難,你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活在當下的習慣。”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劉翔平先生在演講中,向學生們建議要養成活在當下的習慣,這樣才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針對重點大學的學生得抑郁癥、甚至是跳樓自殺比較多的情況,劉教授指出“一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苛求,二是因為學生太過于追求完美而不會活在當下,享受生活。”劉教授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說明抑郁癥的人是沒有學會積極的、幸福的生活方式。“抑郁的人就是沒有養成活在當下,享受生活的習慣。青年群體拒絕抑郁首先要學會樂觀,培養幸福的滿意感,要學會從優勢的角度去看別人,學會跟別人積極的回應從而建立滿意的關系等方面入手。”
當天活動的另一位重量級嘉賓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執行總裁陳向東先生認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看到很多人成功了,你看到的是冰山一角,而這個成功下邊的90%就是你的習慣。而這90%的當中可能更多的分量是你的人生的追求,人生的奮斗、人生的方向和你對人生真正的注解。”成功的人都有很多好的習慣,但習慣的形成很漫長,怎樣改掉一個不好的習慣?陳向東先生認為“習慣的改變,都是因為一件事。”陳向東先生拿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他說自己的母親曾經被查出高血壓,他認為是因為自己經常熬夜,母親為他操勞也經常熬夜,導致身體出問題的。從此他給自己規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也催促母親早睡。后來母親的血壓變正常了,而他本人也因為這一件事情,促成了自己固有不良習慣的改變。
在隨后的圓桌討論環節中,主持人分別就“好習慣壞習慣的區別”,“是不是只有意志力特別強的人才能改變自己的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習慣改變起來是否會更難”等問題與兩位嘉賓進行了探討。此外,通過現場視頻,主持人分享了關于“政府通過撤銷廣場上的小吃攤,從而控制廣場群聚事件”的經典案例,并就“習慣與社會的關系”與兩位嘉賓進行探討。劉教授指出政府需要提高懲罰的力度,來抑制一些社會不良習慣的養成,比如說中國式過馬路。陳向東先生則認為,隨著社會環境不斷地變化國民習慣也隨之變化,民眾素質不斷地提高,使得真正的社會進步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