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藍天驕子。譚 超攝
駛向深藍。莫小亮攝
(三)
當戰爭已經進入信息時代的時候,把機械化、半機械化的我軍推進到信息化境界,無疑是極其緊迫的重大課題。向信息化轉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萬眾矚目的發展目標。
“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方針,提出來了。加強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建設的重大決策,從中南海貫徹到全軍部隊,落實到武器裝備研制之中,軍事信息系統、信息化武器裝備系統和信息化支撐環境建設日臻完善。
人的信息化,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應有之義,迅速掀起一波又一波浪潮。
人才戰略工程從規劃到實施,進展神速。適應信息作戰對新型軍事人才的迫切需要,聯合作戰指揮人才、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信息技術專業人才、新裝備操作和維護人才的培養選拔抓緊進行,幾十萬地方大學生走進軍營,一大批博士碩士走上各級領導崗位,為軍隊信息化的發展注入高素質的新鮮力量。
不久前,當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向全軍報告:“能夠融合各軍兵種的信息作戰平臺發展成功”時,一個新的飛躍悄然實現——曾經只能靠單一軍兵種制勝的中國軍隊,已經轉變成為能夠實施大規模信息化聯合作戰的軍隊。
(四)
戰爭形態變化,要求軍隊組織形態隨之改變?,F代化的軍隊,必須發展出現代化的組織形態。是樹狀結構,還是網狀結構?是板塊分割的,還是諸要素融合的?前者,意味著落后,后者,代表著先進。
十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發展的巨筆,始終不停地書寫著組織形態、體制編制、軍隊結構等創新發展的重要篇章。
以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為牽引,帶動聯合訓練、聯合保障體制改革;以作戰力量結構優化為牽引,帶動作戰支援、作戰勤務保障力量科學組合;以軍事人力資源制度調整改革為牽引,帶動軍隊政策制度的調整改革;以建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為牽引,帶動軍民融合體制機制的健全完善。
隨著負責全軍“頂層設計”的解放軍戰略規劃部正式掛牌,總參通信部改編為信息化部,軍訓和兵種部改編為軍訓部,一批作戰師改旅,陸航團、特種大隊升旅,院校和訓練機構優化整合,具有我軍特色的新型體制編制逐步建立。
結構往往會決定功能。組織形態的科學化、現代化,強有力地推動著軍事力量建設的科學化、現代化。
(五)
以人為本,包含著一種本質的力量,那是溫暖人、凝聚人、激勵人的力量。
十年來,軍事后勤、軍營建設和官兵生活更加充分地沐浴了以人為本的陽光,軍營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胡主席和中央軍委的高度關注下,廣大官兵的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基層部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吃講營養,牛奶、水果擺上餐桌,野戰保障車結束了吃冷飯冷菜的歷史;住講舒適,一批布局合理、堅固舒適、功能配套的現代營房拔地而起,一線連隊特別是邊防哨所基本實現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穿講儀表,軍服系列化、功能化,既適應戰備需要,又跟上時代步伐;醫有保障,在實行軍人免費醫療、家屬優惠醫療基礎上,建立了軍人退役醫療保險、未就業隨軍配偶醫療保險;用更便捷,官兵人手一張保障卡,用卡發薪、刷卡消費、持卡就醫,功能齊全;樂上層次,新型文化裝備列裝部隊,周日有活動,假日有晚會,衛星電視、網吧進軍營,處處呈現熱烈陽剛、健康和諧的氛圍。
養兵、練兵與用兵,有一種精妙的關系。愛兵如子,才能用兵如虎。今天以人為本的養與練,明天才能以人為本地戰與勝。
(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十年發展、十年創新、十年躍升,自然有實踐的成效來見證:
十年來,世界很不太平。但中國的領土上沒有戰爭。
十年間,不是沒有人企圖干涉中國內政、妄想沖擊中國社會的安全穩定、試圖侵犯中國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但中國的發展與繁榮勢如破竹,安全保障堅如磐石。
十年的堅守與奮斗,人民軍隊有效震懾和打擊了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各種分裂、破壞活動,依法履行了香港、澳門防務職責;積極參加了抗擊非典、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和玉樹抗震救災等搶險救災行動,出色完成了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安保支援和赴利比亞撤僑等重大任務;先后投入13000多萬個勞動日、730多萬臺次車輛,支援西部大開發、地方基礎設施重點工程、生態環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為黨和國家辦好大事喜事難事做出了重大貢獻。
發展,永無止境??茖W,蘊含偉力。
我們堅信,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中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必將迎來更輝煌的明天。
(作者:鄭志文 視覺統籌:宋 嵩張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