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地震了!地震了!”昨天下午2時28分,伴隨一陣急促的警報聲,崇州市文井江鎮大同社區的1000余村民全部集中到位于社區中心的應急避險場所。崇州市雞冠山鄉境內發生6.4級“地震”!雞冠山鄉和文井江鎮為烈度重災區,成都市防震減災局立即啟動地震應急二級響應,現場開展應急疏散、專業救援……看到這里,大家不用慌,其實這是一場地震演習。
記者從成都市防震減災局獲悉,由市政府主辦的此次地震演習,“地震”波及十余鄉鎮,有上萬群眾實地參與演習,堪稱四川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演習,這次地震演習還首次運用了長得像“蝙蝠”的無人航拍“飛機”、余震報警器等不少高科技。
“蝙蝠”無人飛行器
航拍“地震災區”實況
“地震”發生后,一個長得像蝙蝠的儀器在天空中飛來飛去,這就是在本次演練中運用的一項高科技——蝙蝠無人飛行器,用來航拍“地震”災區的實時情況。
“‘蝙蝠’有4個槳,是為了保證能夠穩定地停在空中。”研發技術人員張亮介紹,飛行器用遙控操作,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飛到人去不了的地方。“蝙蝠”的前端有一個攝像頭,可以將拍攝到的視頻畫面通過3G無線網絡傳送技術即時傳輸到指揮部。據技術人員介紹,以往航拍的畫面要經過合成處理以后才能看到,而這種新研發的無人飛行器拍攝到的畫面是即時的,對地震、爆炸等任何突發事件的救援都非常有用,這是首次在地震演練中運用。
成都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設于崇州市地震臺網中心的指揮部,可以通過大屏幕觀看“地震”災區的實時視頻畫面,哪個地方受災嚴重,哪個地方有人員被困?指揮部可根據無人飛機航拍的視頻畫面,來分別安置保障組、搶險救援組、醫療衛生組、電力通訊保障組和震情研判組等8個工作小組展開救援。
高科技“余震報警器”
防救援人員二次傷害
在救援的過程中,如果發生余震,將給救援人員帶來危險,如何防范救援人員的二次傷害?這次演練中還有一項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高新減災所聯合研發的高科技——余震報警器。
“當余震發生時,報警器將發出嗚嗚的警報聲。”研發技術人員李智軍告訴記者,這套救援現場專用地震報警系統,由一臺主機和兩臺從機組成,報警器可以探測到地震波的縱波,并對縱波進行分析,一般烈度達到3就會報警。“烈度3級大概相當于壓路機從旁邊經過。”據介紹,當從機探測到震動后將報告主機,主機接收到兩個或以上從機的報告后,將進行判斷并發出警報,通過無線電發出警報后,救援人員隨身攜帶的對講機立即接收到警報,可迅速從危險的救援現場撤離,從而防范救援人員的二次傷害。
“縱波比橫波要快,探測到縱波并進行分析發出警報時,幾乎與余震發生的時刻相當,救援人員可以迅速撤離。”據介紹,以前的地震救援,為了警惕余震,會在救援現場附近倒置一個瓶子,專人看守,而余震報警器靈敏度更高、更準確。據悉,這套救援現場專用地震報警系統也是首次在大規模的地震演練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