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網訊 10月11-12日,俄羅斯總理普京將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并與溫家寶總理舉行中俄總理第十六次定期會晤。這是普京在俄總統選舉前進行的最后一次中俄總理定期會晤。9月24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俄羅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統俄黨”)年度會議上,首次正式宣布普京將參加明年俄羅斯總統選舉。10月6日,“統俄黨”最高委員會主席、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格雷茲洛夫表示,“統俄黨”將在11月正式推舉普京為候選人參加明年的總統選舉。“梅普組合”將在明年總統大選時進行“身份互換”的消息也已傳開。普京在這一背景下訪華,更加引人關注。俄媒體分析認為,俄中關系“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但仍有發展空間”。此次中俄總理會晤對今后中俄關系發展將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不斷鞏固和提升,得益于兩國高層對中俄關系未來發展的運籌帷幄。10年前,中俄新一代領導人確定了兩國關系未來發展的基本框架。2001年7月16日,雙方簽署了為期20年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從國際法角度對中俄關系的發展及走向做出了明確界定,把兩國永做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為兩國長期睦鄰友好、互利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2003年5月,胡錦濤主席訪問俄羅斯時,雙方在《中俄聯合聲明》中確定了兩國關系的發展基調:繼續全面加強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為兩國人民利益和地區安全與穩定做出貢獻。2004年9月,中俄總理第9次莫斯科定期會晤時,雙方共同審議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2005-2008年)》,同年10月普京總統訪華時兩國最高首腦批準了該條約。今年恰逢《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0周年。這10年來,中俄關系得到全方位大發展,各個方面都出現長足進展,中俄關系已進入良性發展時期。
首先,兩國戰略互信增強,中俄關系發展進入佳期。2010年9月梅德韋杰夫總統訪華時稱,“發展對華關系是俄羅斯外交優先方向,絕不動搖”。一年中俄首腦共進行6次會晤,這在大國關系發展中是少有的。這一時期,世界各國仍未能擺脫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大國關系重新調整,而中俄關系的發展越來越好,成為大國關系中一對穩定、發展的戰略伙伴,凸顯出中俄關系在各自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雙方通過戰略磋商機制,在涉及彼此主權、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重大問題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這不但增強了雙方的政治互信,也為兩國發展國內經濟贏得了空間,有效地維護了共同利益。今年6月,中俄元首莫斯科會晤時,又將兩國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這既是中俄高層的戰略共識,也是中俄關系未來的發展方向。
其次,中俄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拓寬,雙邊貿易額出現恢復性增長。近年來,中俄經濟合作立足于長遠發展,不斷調整合作思路,兩國經濟合作開始進入一個新的“轉型期”。雙方經貿合作也逐漸從較低級的能源、木材等“資源交易”向技術型為主的產品開發和創新經濟型轉變。雙邊貿易額由2009年的約400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590億美元(據俄羅斯海關統計),接近金融危機前水平。2011年1-4月雙方貿易額達到224億美元,同比增加7.3%。中俄兩國元首在今年6月莫斯科會晤結束時宣布,“在2015年前將中俄貿易額提高到1000億美元,到2020年把兩國貿易額提升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同時,中俄于2010年11月決定取消本幣結算限制,擴大本幣在雙邊貿易結算中的比例,中俄分別啟動盧布、人民幣掛牌交易。這將對兩國經濟合作,尤其是邊境地區經貿合作發揮巨大推動作用。
第三,人文合作更加活躍。這不僅使兩國人民,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兩國的文化、歷史、國情有了較全面、真實的了解和認識,也使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根基更加牢靠。從2006年舉辦中國“俄羅斯年”開始,中俄兩國在人文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2010年在俄羅斯舉辦“漢語年”期間,舉行了包括中國文化節、漢語知識競賽和文藝巡演等200多場豐富多彩的活動,雙方還商定2012和2013年分別舉辦俄羅斯的“中國旅游年”和中國的“俄羅斯旅游年”活動。
第四,當今世界瞬息萬變,中俄兩國在許多國際和地區問題上都秉持相同的立場與態度,并提出新的聯合倡議。中俄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始終保持密切協作,在“天安艦事件”、“伊核”“中東北非”等問題上及時溝通,在20國集團峰會、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框架內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尤其,在中俄兩國的共同努力下,使“上海五國”從解決邊境地區安全問題的組織演變成一個具有國際威望的“上海合作組織”。今年6月15日,在阿斯塔納慶祝“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首腦理事會成立十周年會議上,俄羅斯和中國再一次重申了兩國計劃在中國擔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期間(2011年-2012年)繼續加強合作,進一步鞏固上合組織在保障中亞的穩定和安全,以及鞏固地區國家間合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