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李國強認為,《宣言》對于指導中國和東盟在南海地區的合作有著積極意義。但因為在一些島礁的主權等問題上仍存爭議,一些國家不斷違背《宣言》的部分規定,所以后續行動指針進一步強化了《宣言》的主旨精神。
這份后續行動指導方針也得到了東盟成員國外長的高度贊賞。他們認為,這顯示中國和東盟有能力和意愿解決和管控最棘手的問題,具有里程碑意義,是紀念東盟-中國建立對話關系20周年最重要的成果,有利于增進互信,使南海成為和平、友誼、合作之海,促進本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專家認為,后續行動指導方針是中國和東盟落實《宣言》的一個積極步驟,對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要意義。但佟曉玲同時指出,《宣言》本身不是解決南海問題的文件。南海問題的實質是中國和有關國家在南沙群島一些島礁的主權爭議和南海部分水域劃界爭議問題,只能通過國與國之間的雙邊談判解決。
“爭議從來不是中國為一方,東盟為另一方。不是中國和東盟達成一個文件就能解決的。”佟曉玲說,中國政府從來主張,在涉及領土主權的雙邊爭議問題上,只能在雙邊而非多邊框架下解決。與爭議沒有直接關聯的各方,不應插手和介入南海爭議。
今年恰逢中國-東盟對話關系20周年。20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同舟共濟,相互支持,攜手推進東亞合作和一體化建設,增進了政治互信,提升了合作水平。
“在南海地區中的合作上,中國和東盟一些國家要有‘不以極端手段解決領土爭端’的共識,也要拿出切實行動積極推動海上務實合作。大家都拭目以待。”外交學院副院長秦亞青說。
7月21日至23日,中國外長楊潔篪在印尼巴厘島出席東盟地區論壇系列外長會,即中國-東盟(10+1)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東亞峰會外長磋商和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