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新社廣州1月6日電 題:廣州“恐歸族”:怕紅包 憂催婚
作者 張乾鑠
結束元旦短假,農歷新年在即。在廣州,許多辛苦忙碌的上班族期待新年能短暫休息,然而,他們中的不少人對此也犯愁。春節回家,中國不少地區習俗要派紅包;常日,父母隔三差五打來電話催促結婚,計劃春節相親,這些又成了年輕白領的負擔。他們想回家過春節,卻又恐懼歸鄉,笑稱自己為“恐歸族”。
白濤是“恐歸族”的一員,他上的大學就在廣州,畢業后在一家網絡游戲公司任職技術員。“剛畢業,薪水用于吃住后就所剩無幾,幾乎‘月光’。畢業后,自己的身份不同了,真的跨入了成人世界,回家過年要給自己晚輩壓歲錢,這是必不可少的。”
白濤是山東人,他說,“山東的習俗是18歲前,長輩要給自己‘紅包’;18歲后到工作前這段時間,長輩可以給‘紅包’,但自己一般要拒絕;工作后,自己就要給晚輩派‘紅包’了。”白濤粗略計算了一下,按照山東一般情況,他春節給晚輩派紅包要花費1500元左右,來回車費800元左右,給父母“開工紅包”和禮物約1500元左右,春節歸鄉花費或超4000元。
在記者隨機詢問的10余位年輕白領中,歸家成本太高、恐懼被催婚、事業不夠成功是他們“恐歸”的主要原因。
2010年是24歲的趙曉青在廣州工作的第二年,她自畢業后就一直被父母催促著結婚,原本“戀家”的她不敢再期待春節。“我們這代人和父母的觀念不同,我們希望先做好事業,喜歡自由;而父母觀念是‘成家才可立業’。畢業后父母一直‘催婚’,我現在都不敢經常打電話回家,春節回家最怕的事就是相親。”趙曉青表示,“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難免成為自己的另外一份壓力。原本過年歸鄉是想放松一下,團圓和美過佳節,可因為‘催婚’,春節過得可能就不夠愉快了。”
趙曉青還告訴記者,她周圍同事都比較年輕,辦公室“恐歸族”群體龐大。“也有同事攀比心態太重,覺得自己目前事業不夠成功,只是一個普通職員,沒太高的職位,想放棄回家的念頭。最近,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春節‘回家不回家’的話題。”
大多數“恐歸族”受訪時還是表示,雖然有壓力,但還是計劃要回家。“畢竟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團圓節日,回家探望父母親友,有壓力就頂著。父母催婚時,‘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趙曉青辦公室里的一名同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