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的屢敗屢戰,終于讓中國對未來海外資源布局的工作提前啟動。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協調之下,國土資源部、財政部已經啟動了對中國周邊國家資源儲備以及未來合作、收購可能的研究工作,包括鐵礦石以及相關資源的課題研究,目前均已啟動,只不過在全世界以微妙的心態看待中國崛起之時,這一系列的工作進行得異常低調。
記者了解到,近期,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下稱“科外司”)已經展開大規模的科研課題和調查項目,研究世界資源分布以及相關資源國的法律法規,為中國開辟新的資源供給地區展開前期工作,而財政部則已經對相關戰略所需的財政支持予以測算。
海外資源地圖
“我們展開研究的海外礦產資源包括鐵礦石、金、銅和鋁土礦。”國土資源部科外司人士向記者表示。他承認,鐵礦石三大巨頭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對上游資源壟斷的國際形勢,對國土資源部研究新的礦產資源海外戰略起到一定督促作用。
“我是今年3月前往北京向國土資源部科外司做的匯報,目前已經收到國土資源部委托,就中國與俄羅斯資源合作可行性進行進一步的政策研究,并已經正式成立課題。”黑龍江社會科學院黑龍江省東北亞研究所所長宋魁向記者透露,“黑龍江已經成立了俄羅斯及東北亞礦產中心研究基地。”
宋魁表示,在其他的世界礦藏區域,國土資源部也成立了類似的研究課題,包括東亞、東南亞等課題組,國土資源部下屬一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向記者證實,“近期國土資源部對海外資源的研究力度正在加大,這主要是配合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進行的研究。”
國土資源部科外司人士向記者表示,金融危機后,對海外資源的重視有所加強,“中國周邊地區以及非洲、南美等和中國保持良好關系的國家都是我們關注的礦產資源提供地。”他同時透露,“研究的主要礦產領域包括鐵礦、金、銅和鋁土礦,主要研究新的資源提供地的礦產分布和當地政策、法律。”
“你可以注意到一點,近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寶鋼等大型鋼廠不斷要求,中國企業走出去,尋找新的資源地,以擺脫目前鐵礦石供應商的高價壟斷。”上述科外司人士提示記者,“金融危機后,我們對海外的礦產資源關注度有所增加。”當記者問及,密集的調研是否會對今后的政策制定產生影響時,對方表示,“有這種可能性,但是即便有政策制定,也不會對外公布。”
鐵礦石發力
宋魁是國土資源部若干海外研究項目中,負責俄羅斯及東北亞地區項目負責人。“我主要的研究目的是要讓中國企業使用更多、更經濟的俄羅斯鐵礦石。”據了解,宋魁最初是和黑龍江當地政府、企業展開的關于前往俄羅斯開采礦山的政策課題研究,其中主要著眼點是鐵礦開發。
項目完成后,該項目研究報告獲得了國土資源部的重視,宋魁受邀,就中國企業前往俄羅斯開發礦山的可操作性進行進一步研究。其中包括俄羅斯法律條文和政策走向的研究。
記者獲得的該項目報告中的一部分顯示,“在俄羅斯恰拉鐵礦區礦石儲量為23億噸”,一旦合作成功,其采礦成本和最終鐵礦石價格都將遠低于目前鐵礦石3大巨頭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向中國供應鐵礦石的價格。
據了解,今年第三季度鐵礦石價格上調約23%,含鐵量60%的澳大利亞團塊鐵礦石價格將上漲至147美元/噸,與2009財年度國際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相比上漲幅度高達140%。
“多種渠道提供資源能夠幫助中國擺脫鐵礦石進口受限的境況。”宋魁表示,“我也曾給中央寫信,表達過和俄羅斯鐵礦合作的意義。”
并購財務支持
記者了解到,除國土資源部外,財政部也在委托研究人員進行海外資源的分布研究。國土資源部主要針對海外地質情況研究,而其他部門研究則涉及并購等資金支持問題。
不久前,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也表示,要積極探索支持企業“走出去”的財政政策,有利于推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在緩解貿易摩擦、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推進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推動東道國經濟的發展。
近日,國土資源部官方網站引用了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郝潔的文章,他建議中國學習借鑒日本的經驗,長期不斷地對企業實行支持政策,并將其提高到戰略高度,大力支持私人企業,給予油氣勘探特別支持,而且支持力度應大于對開發項目的支持,并充分認識到海外投資項目貸款的高風險。
此外,郝潔指出,勘探項目的風險遠遠大于油氣開發項目,而一旦成功收益則非常大。作為私人公司很難獨立承擔這種巨大的風險,因此日本政府長期以來一貫堅持給予探礦項目比開發項目更大的資金支持。
據了解,日本企業在獲得海外礦山開發權時,日本政府下屬的獨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產資源機構會通過低息貸款提供部分資金,或直接出資購買權益。因此,日本企業在澳大利亞多個礦山擁有股份。
目前,中國前往俄羅斯采礦的企業也表現活躍。
記者了解到,目前魯能集團在俄羅斯擁有大型鐵礦項目,也有消息稱,魯能不久前將該項目轉讓給了遼寧西洋集團。
宋魁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多家中國企業前往俄羅斯進行礦產開發。”
宋魁也提示,“前往俄羅斯同時也要注意政策風險。”目前,俄羅斯的政策要求礦產資源開發必須由俄羅斯人擔任法人。“中國企業采取礦山基礎設施投資,后以補償貿易的方式換回資源,對中俄企業之間的合作比較有利。”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