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聞速讀:百年大旱之中,作為控制污染物入滇池的最后一道截污屏障,一塊塊滇池濕地中植物逆旱頑強生長,生物多樣性逐漸豐富。專家稱:這道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環湖生態防線已經抵御住大旱的襲擊,濕地功能未受損失。
水塘干涸了,土地龜裂了,禾苗枯死了,滇池水位也下降了……百年大旱無情地摧殘著紅土高原。滇池邊的濕地又將會怎樣?旱情初現時,有關部門及專家都在關注滇池邊的濕地,那一道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環湖生態防線牽動人心。“到目前為止,可以說滇池濕地已經抵御住大旱的襲擊。”昨天,記者從滇池濕地勃勃的生機以及有關專家那里得到了令人欣喜的答案。
看過太多干得快冒煙的土地,遲遲不能栽種的苗木,進入滇池濕地前,心里沒底,濕地會不會干涸,水草會不會大面積死亡?這也是市民的疑問。從草海東風壩,順著高海公路,到晉寧,再到呈貢。天氣悶熱,火辣的陽光烤得人皮膚發痛,干燥高溫的地面讓人一分鐘也不想多呆。而沿途的濕地卻是另一番景象:茂密的水草隨風搖曳,鳥兒不時發出幾聲鳴叫,坐在樹下納涼的人悠閑地聊著天、久旱之后的濕地依然生機盎然。
據市滇管局介紹,滇池濕地具有重要而又獨特的環境功能,是控制入滇污染物的最后一道截污屏障,對于逐步恢復滇池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促進湖濱生物多樣性恢復至關重要。雖然干旱使滇池水位有所下降,但由于加強了日常管護和監測,滇池邊的濕地并未出現干旱情況,濕地植物總體生長良好。今后,還將進一步保護、恢復滇池濕地,在滇池沿岸構筑起一道綠色屏障。
滇池濕地植物逆旱頑強生長,濕地鳥類的生存又面臨哪些考驗呢?據市鳥協王紫江教授介紹,生活在滇池濕地的水禽大多屬于冬候鳥,現在基本上都飛走了。從它們停留昆明的時間、種類和種群數量上看,與往年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可以說,干旱對它們影響不大。目前,在滇池周邊濕地停留的多是夏候鳥,從目前的觀察來看,這些夏候鳥的飲水、食物是沒有問題的,它們在滇池濕地的生活環境沒有因旱災而發生改變。
昆明植物研究所李恒教授剛從晉寧白魚河口濕地考察回來,她說,濕地的植物生長得很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葉植物與其他魚類、兩棲爬行類、鳥類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濕地的生物多樣性逐漸豐富。這樣的濕地本身具備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就算水再往滇池退,水草枯死,也沒關系,濕地水草多是一年生的,只要雨季一來,就會重新生長起來,關鍵是能保住濕地的功能就行。
“濕地最怕人為破壞。”李恒擔心地說,在滇池以外的湖泊已經發現,干旱導致湖泊水位下降后,有的村民又在原來的濕地上種上莊稼,構建建筑物,這就徹底破壞了湖泊濕地的功能。那么,作為普通市民,怎樣才能保護好滇池濕地呢?李恒說,到濕地游玩時,不要人為地將污水倒進濕地,把垃圾扔進濕地,也不要把一些吃水草的魚、龜或其他有害生物放到濕地里。(完)(記者羅昆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