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有緒院士(攝影 中國網 趙娜)
中國網5月20日訊中國森林生態服務評估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于2010年5月20日下午2:30在國家林業局213會議室(和平里東街18號)舉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態學專家、中國林科院森林環境保護研究所蔣有緒介紹中國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儲量評估。
本次中國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儲量評估中,森林植被是指喬木林、疏林地、灌木林(不包括喬木林下的灌木)、竹林、散生木和四旁樹。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碳儲量的測算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計算范圍不包括臺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測算的基本方法是:以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體系的調查成果為依據,分省、分樹種,采用二元生物量回歸模型作為生物量計算方法;以樹種含碳率作為生物量轉換為碳儲量的系數,獲得碳儲量。
(一)森林植被生物量。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中國森林植被生物量總量為157.7億噸。其中喬木林占84.91%;疏林地、散生木和四旁樹占8.04%;灌木林占4.54%;竹林占2.52%。中國森林植被生物量總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東北地區,占全國森林植被總生物量的59.95%,這些地區喬木林單位面積生物量大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喬木林總生物量中,天然林占83.29%,人工林占16.71%。以櫟類、杉木、楊樹、馬尾松、白樺和落葉松為優勢樹種(組)的森林生物量較大,平均分別占全部生物量的5%以上,這6個樹種的生物量占全國總生物量的近40%。
(二)森林植被碳儲量。中國森林植被碳儲量總量為78.11億噸,相當于燃燒109億噸標準煤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中喬木林占85.29 %;疏林地、散生木和四旁樹占7.59 %;灌木林占4.58%;竹林占2.54%。中國森林植被碳儲量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南兩大地區,占全國森林植被碳儲量的60%。全國喬木林總碳儲量中,天然林占83.05%,人工林占16.95%。以櫟類、杉木、楊樹、落葉松和白樺為優勢樹種(組)的森林碳儲量較大,均占全部碳儲量的5%以上,這5個樹種的碳儲量占全國總碳儲量的33%。
本項成果是在課題組人員長期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結合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長期觀測的數據資料而形成的,為開展我國森林生態服務評估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當然,我們開展的這次評估,只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初步嘗試,因科學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以及評估手段等方面的差異,本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需要不斷的研究、改進和完善。要客觀準確地評估森林生態效益及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儲量,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開展這項評估工作,有利于社會對森林生態服務價值的認識。長期以來,人們對森林價值的認識比較片面,大多認為只有采伐木材和生產林產品,森林才有價值,沒有認識到森林其他方面的價值,即便認識到了,但也因為無法測量而不能讓社會認可。這就使得全社會無償使用森林生態服務,成為理所當然,森林所有者和經營者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通過本次評估,我們可以看到森林生態服務不僅有價值,而且價值巨大,特別是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森林的碳匯作用,更是不容忽視,已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本次評估,不但初步揭示了森林生態效益的價值量,更深化了人們對森林多功能、多效益全方位的認識,必將促進全社會對森林生態服務有償使用觀念的形成,必將促進相應政策和制度體系的形成,必將促進森林生態效益市場交易體系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