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天津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社會事業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十三五”實現良好開局。
一、綜合
全年全市生產總值(GDP)17885.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2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8003.87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9661.30億元,增長10.0%。三次產業結構為1.2:44.8:54.0。
圖1 2012—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和服務業比重
財政收支增勢平穩。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23.46億元,增長10.0%。其中,稅收收入1624.18億元,增長12.1%,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59.6%。從主體稅種看,增值稅455.80億元,增長36.4%;企業所得稅278.42億元,增長7.1%;個人所得稅96.78億元,增長18.4%。民生支出不斷擴大。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00.68億元,增長6.3%。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78.27億元,增長20.2%;醫療衛生支出206.07億元,增長10.8%;住房保障支出66.75億元,增長31.9%。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629.22億元,增長12.0%。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289.15億元,增長19.5%;第二產業投資3940.48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投資10376.56億元,增長14.0%,比重達到71.0%,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實體投資主體地位進一步顯現,完成投資9590.06億元,增長17.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65.7%;基礎設施投資2716.12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8.6%。
圖2 2012—201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實體投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現成效。鋼鐵行業“去產能”提前完成370萬噸粗鋼產能年度壓減任務,生鐵、粗鋼、平板玻璃等產量分別下降15.0%、11.5%和1.5%。“降成本”工作扎實開展,推出兩批40項降成本措施,減輕企業負擔近6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比年初下降2.28元。商務樓宇“去庫存”效果顯著,累計盤活空置樓宇440萬平方米。“去杠桿”穩步推進,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1.9%,比年初降低1.0個百分點。投資領域“補短板”力度加大,科研技術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農林牧漁、文化體育娛樂等方面投資分別增長1.1倍、58.5%、22.4%和25.1%。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全年新注冊民營市場主體16.59萬戶,占全市新注冊市場主體的98.0%。民營經濟增加值8579.87億元,增長13.2%,占全市比重達到48.0%。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6.7%,快于規模以上工業8.3個百分點,比重達到45.6%,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7.6%,比重達到55.8%;民營企業出口113.82億美元,增長2.4%,占全市出口的25.7%,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 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漲幅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六升二降”。生產價格降幅收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2.1%,降幅比上年收窄7.6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7%,降幅比上年收窄5.9個百分點。
表1 2016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