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健康社會環境的時序分析
中國健康社會環境的變化趨勢
中國健康社會環境的變化趨勢因指標而異,1960年以來,3個指標為上升變量,3個指標為下降變量,1個指標為波動變量。
首先,7個健康社會環境指標變化特征。上升變量:65歲以上人口比例、成人識字率、人均國民收入等,下降變量:出生率、死亡率、撫養比率等,波動變量:失業率等。
其次,中國老齡人口比重不斷增加。196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3.7%,2014年達到9.2%,撫養比率(工作年齡的人口比)不斷下降。
其三,中國國民文化水平不斷提升。1960年以來,中國成人識字率提升了1.24倍。
其四,中國國民經濟不斷增強。2014年人均國民收入為1960年的106倍。
中國健康社會環境的國際比較
首先,過程比較,以6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例。1960年以來,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不斷增加,1960年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4%,2000年接近世界平均值,2014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達到世界平均值的1.14倍。
其次,前沿比較。2014年中國撫養比率、出生率、死亡率、失業率和人均國民收入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5歲以上人口比例高于世界平均值,但低于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和新加坡等發達國家。
中國健康國際合作的時序分析
中國的健康國際合作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接受國際的健康的援助。到2006年,世界銀行衛生貸款項目在衛生領域投資達到 20 多億美元;另一方面,我國對非洲國家的醫療援助持續不斷。目前,中國已在大湄公河次區域、中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東盟、東盟與中日韓、中日韓、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和上海合作組織等7個區域性合作機制下,開展與周邊國家和本區域的衛生合作和國際援助。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幫助52個國家建成100所醫院和醫療中心,1960年以來的50年,中國援外醫療隊共診療患者約2.6億人次。
據悉,《中國現代化報告2017》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及其團隊完成的第16部年度報告,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