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深化改革創新開放,激發內生動力與活力
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引導煤炭企業化解過剩產能,壓減普通水泥產能,支持電解鋁延鏈升級。推動房地產業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進一步減少商品住房庫存。優化信貸投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引導和支持企業通過股權融資、銀行間市場融資,實現各類直接融資超過80億元。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積極爭取直購電、直供氣、富余電量消納等政策,協調降低鐵路運價,進一步降低企業要素和物流成本。持續推進“一提一創一培”,加強質量強市建設,開展主導產業、重點產品對標提升和品牌創建行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業科技創新、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圍繞薄弱環節和滯后領域,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推進承包土地“三權分置”和各項農村改革試點。推進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企業經營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硬化預算約束,堅持一本預算管一年,全面公開預決算信息。力爭完成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農商銀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加強和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抓好督察落實,推動已出臺改革方案落地見效。
推進科技創新。深化市校合作、廳市會商,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新簽訂一批產學研合作協議,新建一批創新創業平臺,實施好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專利申請和科技成果轉化,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90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48%以上。創新人才引進、培育、使用、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科技人才、高層次人才、青年大學生、鄉土人才進入創新創業主戰場。
深化對外開放合作。實施大開放大合作戰略,建設國家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市。加強與國外、境外交流合作,推動外貿出口大幅度增長。擴大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交流合作,以廣元籍企業家聚集地區為重點,加大返鄉創業服務和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密切與成渝經濟區經濟聯系,加強與川陜革命老區其他城市及毗鄰城市合作,主動對接區域產業分工。充分利用貧困地區企業上市支持政策,借力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科博會等重大投資促進活動,切實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深化浙廣、九廣合作,推動更多合作項目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