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牢固樹立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建管并重、生態優先,不斷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優化城市環境質量。突出規劃引領作用,推行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模式。全面開展城市設計,統籌建筑布局,協調景觀風貌,培育城市特色。續建伊通河百里生態長廊,基本完成南溪濕地建設、中段景觀塑造。完成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提標改造9座污水處理廠,新建14處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完善重點區域污水管網,不斷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中水回用率。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快伊通河支流綜合治理。完成“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任務?;就瓿扇h以內舊城集中改造提升,堅持民生導向,突出改造危舊管網,完善老舊小區功能。優化提升歷史街區,打造一批示范街路、精品商圈。新建續建6座公園,綠化提升一批主要街路,城區新增綠地100公頃。改造“暖房子”503萬平方米。優化城區路網,完善“兩橫三縱”快速路,打通一批斷頭路、卡脖路、關鍵堵點。啟動建設一批立體停車場。地鐵1號線投入運營,地鐵2號線實現熱滑試車,加快建設輕軌北湖線、輕軌3號線延伸線。啟動龍嘉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地鐵6號線、機場快軌工程前期工作。創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改革完善運營體制,調整優化線路,切實改善公共交通狀況。啟動新建六水廠前期工作。新增供熱能力540萬平方米,推動城市熱網聯接,提高居民供熱質量。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強化空氣環境治理,基本淘汰“黃標車”,淘汰和治理超標排放燃煤鍋爐,基本完成建成區重污染企業關停搬遷,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建成區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左右。實施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七)全力改善民生狀況。繼續實施幸福長春行動計劃,努力辦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實事。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確保貧困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積極扶持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投放力度,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滾動實施“暖流計劃”,促進城鄉居民持續穩定增收。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征繳,穩步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完善政府為空巢、失能、失獨老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政策。大力發展民辦養老機構,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新增養老床位3000張以上。移址新建市社會福利院。建立殘疾、生活困難家庭學生生活補助制度。加大貧困精神病患者和農村貧困患者醫療救助力度。繼續開展“萬戶特困戶結對救助”等活動,及時救助群眾各類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堅決避免沖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事件發生。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大力發展慈善、殘疾人、志愿服務等公益事業。積極開展住房購租并舉試點,努力讓群眾住有所居。新建8所義務教育學校,持續推動大學區改革、“強師計劃”、“溫馨村小”建設,不斷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探索建立城區公辦小學課后免費托管服務制度。整合居民醫保與新農合制度,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醫療保障體系。提高城鎮職工醫保報銷限額、大額醫療救助標準。啟動中省直醫院綜合改革,實現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檢驗結果互認。完善城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繁榮文化市場,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