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改善生態環境攻堅戰。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面實施“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著力補齊生態短板,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大幅減少污染物源頭排放。堅持調整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并重,源頭控排與末端治理并舉,煤耗與能耗雙控,從源頭上為生態環境減負。優化四大片區工業布局,加快烷基苯廠等重點企業搬遷,啟動實施南化、南鋼、梅鋼等企業轉型升級項目。減少煤炭消耗總量,嚴控新建燃煤耗煤項目,調整優化煤電布局,發展清潔能源,啟動實施化工園供熱一體化項目,完成協鑫發電和秦源熱電等“煤改氣”。減少化工鑄造等落后產能,推進化工園區內46家化工企業限期整改轉型關閉,全面實施化工園區外化工企業關停轉遷計劃,開展鑄造等低端低效產能淘汰工作。推動企業清潔生產和園區循環化改造,完成清潔生產企業審核100家,實施重點節能技改項目100個。
更大力度治理環境污染。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實施熱電、水泥等重點行業廢氣治理和提標改造,嚴格執行機動車排放標準,重拳治理臭氧污染,加快推進重點行業氮氧化物減排,全力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扎實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持續改善空氣質量,讓市民享有更多藍天。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強化“河長制”管理,大力整治黑臭河道,統籌開展排口治理、存量管網清疏等工程,推進736個排水達標區創建,實施主城水系連通、引水補水工程,讓城市的水更凈、河更清。完成10個工業廢水深度治理工程項目,實施城北、江心洲等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成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開展河湖水庫水生態修復,實施水斷面達標工程,確保達到國考、省考標準。推動取水口整合,完成主城應急備用水源近期工程。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進一步深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加強重點區域土壤分級分區管理,開展關停搬遷企業污染場地土壤修復試點。
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嚴格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實施沿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利用好長江岸線資源,全力推進長江生態廊道建設,讓“黃金水道”持續產生“黃金效益”。大力推進省海綿城市試點片區建設,實施江北新區核心區、南部新城紅花—機場片區、江心洲中部片區等一批示范項目。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堅決守住城市開發邊界、耕地保護和生態保護“三條紅線”。深化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創新試點,推動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加快北部和南部生態涵養區建設,構筑生態安全屏障。啟動新一輪城鄉綠化行動,完成綠化造林2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9.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4.6%。
實行更嚴生態保護制度。制定實施與污染物排放總量直接掛鉤的財政政策,健全生態保護補償辦法,完善排污許可證、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等機制,用價格機制和市場機制倒逼企業轉型。從嚴執行生態環境考核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實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健全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堅決打擊環保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