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主要目標和重點工作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們將迎來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4月份我省召開第十三次黨代會,做好政府各項工作意義特殊而重大,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甘肅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進脫貧攻堅,著力深化改革創新,著力激發有效需求,著力擴大對外開放,著力保障人民生活,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5%,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同口徑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9%以上,新增城鎮就業40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控制指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堅持黨中央確定的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個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牢牢把握穩的大局,努力保持進的勢頭,心無旁騖、奮發有為,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在關鍵領域有所突破,實現以進保穩、以穩促進。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
堅持以滿足需求為最終目的,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為根本途徑,適應市場需求,擴大有效供給,推動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方面,落實國家去產能各項要求,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和新增落后產能。把妥善安置人員作為重中之重,保持企業和社會穩定。去庫存方面,堅決落實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把去庫存與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因城因地施策,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購房、城鎮居民改善性住房的支持力度,用好住房公積金、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等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庫存持續下降,有效防范房地產風險。去杠桿方面,在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擴大直接融資規模的同時,下決心在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債務結構、有序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依法破產、發展股權融資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規范各級政府舉債行為,落實金融風險防控責任,清理化解隱性債務,加大到期債務償還力度,把政府債務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降成本方面,把各項降成本政策措施清單化、折子化,一項一項落實,一條一條兌現,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工、用能、物流、融資等經營性成本。引導企業加強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強化內部挖潛,降低企業管理成本。補短板方面,堅持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重點在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領域加大工作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著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突出抓好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積極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以上。圍繞馬鈴薯、中藥材、優質林果、草食畜牧、現代制種等特色優勢產業的提質增效,擴大種植養殖規模,提升深加工能力,延長產業鏈條,健全冷鏈物流、儲藏、銷售體系,著力解決有特色但不成點、不成線、不成面的問題,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嚴控農業投入品使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創建國家綠色生態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細化落實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辦法,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推動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加快培育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程度,農民合作社達到7.9萬家以上,龍頭企業達到3100家以上。落實好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切實提高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
大力振興實體經濟。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圍繞我省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產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提高供給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發揮我省輕工業生產技術的基礎優勢,引導支持企業研發生產有市場需求的輕工產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同時,更加注重向全產業鏈延伸,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快大景區資源整合,旅游綜合收入增長26%。深度挖掘開發民俗文化資源,加快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大力開展文化創意、文化設計和文化貿易,支持《讀者》《絲路花雨》等知名品牌發展壯大,打造蘭州牛肉面等獨有“百年老店”,實施大健康產業行動計劃,爭創國家大健康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推動文化、旅游、體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健康、養生、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新消費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