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五,城市建筑與城市文化緊密相關。美國和亞洲國家的部分城市追求最高建筑,部分城市既有高層建筑又有生活質量,歐洲國家城市更加追求生活質量。19世紀以來摩天大樓的建筑高度,由美國和亞洲城市不斷刷新(表1-24)。2010年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則大部分是歐洲城市(表1-25),奧地利、瑞士和德國城市表現突出。1989年美國30多座城市擁有超過500英尺(166.7米)的高樓300多座,其中,紐約市、芝加哥市、休斯頓市、達拉斯市、舊金山市、波士頓市和洛衫磯市的高樓超過10座,其他城市都少于10座(萬斯,2007)。加拿大多倫多市、蒙特利爾市和卡爾加里市,美國舊金山市和波士頓市,既有高樓又有較高生活質量。
表1-24 19世紀以來摩天大樓的高度競賽和1985年北美城市的摩天大樓分布(超過152米高樓)
建成年代 |
摩天大樓的名稱 |
所在城市 |
樓板高度 |
樓層數 |
現狀 |
北美城市 |
高樓數量 |
生活質量排名 |
1885 |
家庭保險大樓 |
芝加哥 |
54.9 米 |
12 |
已毀 |
紐約 |
117 |
49 |
1890 |
世界大樓 |
紐約 |
94.2 米 |
20 |
已毀 |
芝加哥 |
39 |
45 |
1901 |
費城大會堂 |
費城 |
167米 |
9 |
尚存 |
休斯頓 |
26 |
- |
1909 |
大都會人壽保險大樓 |
紐約 |
213.4 米 |
50 |
尚存 |
達拉斯 |
18 |
- |
1931 |
帝國大廈 |
紐約 |
381 米 |
102 |
尚存 |
舊金山 |
15 |
32 |
1972 |
世界貿易中心 |
紐約 |
417 米 |
110 |
已毀 |
波士頓 |
13 |
37 |
1974 |
西爾斯大樓 |
芝加哥 |
442 米 |
108 |
尚存 |
洛衫磯 |
13 |
- |
1998 |
雙峰塔 |
吉隆坡 |
452 米 |
88 |
尚存 |
加拿大 |
|
|
2004 |
臺北101大樓 |
臺北 |
480 米 |
101 |
尚存 |
多倫多 |
10 |
16 |
2008 |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
上海 |
492米 |
104 |
尚存 |
卡爾加里 |
5 |
28 |
2010 |
哈利法塔 |
迪拜 |
828米 |
160 |
尚存 |
蒙特利爾 |
3 |
21 |
注:根據網上資料整理。生活質量排名為2010年美世公司(Mercer)的城市生活質量排名。
其六,城市建筑的使用結構和土地利用具有多樣性。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特點。一般而言,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和人均公共建筑面積,具有上升的趨勢等。例如,20世紀以來,美國城市人均住房面積提高(圖1-12)。
圖1-12 1975~2000年美國新單戶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
資料來源:格萊澤,卡恩,2012.
其七,城市住房產權結構的變化。20世紀以來,歐洲發達國家的城市住房,私有住房比例先降后升,公共住房比例先升后降。20世紀70年代,英格蘭、法國和德國的公共住房比例達到20%~30%,意大利約為10%,瑞士約為5%。70年代以來,公共住房比例有所下降。
20世紀,美國城市自有住房比例則是不斷提高的。1940年約為40%,1960年為60%,1980年約為66%,2000年約為68%(諾克斯,邁克卡西,2009)。
其八,20世紀城市房價在上升(表1-26),沒有住房者(無家可歸者)始終存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