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結構優化。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5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稅收收入3533.3億元,增長15.8%;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7.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692.9億元,增長13.4%。民生支出3826.8億元,增長15.4%,占全省財政支出的比重為57.2%,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4.1%,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5.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32.9%。
貨幣信貸平穩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3357.9億元,比年初增加7916.8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9967.3億元,增加3462.8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47952.1億元,增加5023.0億元。涉農貸款余額19191.3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40.0%??h域貸款新增2180.0億元,占全省新增貸款的43.4%。小微企業貸款新增 1749.3億元,占全省企業新增貸款的55.1%。
資本市場運行平穩。上市公司再融資123.8億元。其中,境內上市公司再融資92.6億元;境外上市公司再融資31.2億元。證券公司總交易金額3.6萬億元,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額2.5萬億元。期貨公司代理交易金額10.0萬億元。
保險業平穩較快發展。共有保險公司主體79家,法人機構2家,從業人員37.1萬人,保險業總資產29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4.8%。保費收入1280.4億元,增長13.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45.6億元,增長16.5%;人身險保費收入834.8億元,增長12.0%。承擔各類風險責任29.1萬億元,增長50.0%。支付各項賠款與給付441.7億元,增長36.1%。農業保險承保種植面積618.8萬公頃,增長11.7%;保費收入10.0億元,增長16.9%;為1791萬戶次農戶提供了322.8億元的風險保障。
九、科學技術
科技產出成果豐碩。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2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7項,國家科學進步獎13項。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32項,其中,農業領域297項,工業領域866項,醫療、衛生領域718項,其他領域451項。各項專利申請量15.5萬件,比上年增長20.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6.8萬件,增長67.5%。各項專利授權量7.7萬件,增長1.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8913件,增長19.6%。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授權數0.92件,比上年提高0.15件。
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實施各類引智項目548項。新增“兩院”院士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5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99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36人。新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6個,新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員700人。新設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3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6家,省級技師工作站11個。新增高技能人才26.2萬人,其中,技師、高級技師7.5萬人。
創新平臺建設步伐加快。新增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擁有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14家,新增3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7家,新增3家。國家級科技合作基地32個,新增12個。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為34家和109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5個,省重點實驗室215個。院士工作站256個。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5家。
信息產業發展良好。信息技術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利潤506.4億元,增長19.5%;利稅708.2億元,增長17.2%。軟件業實現業務收入2263.0億元,增長30.2%;利潤86.3億元,增長15.0%;利稅172.3億元,增長15.2%。軟件業務出口7.4億美元,增長3.3%。全國重點軟件(百強)企業6家,軟件產業園14個。地理信息產業加快發展,設區市全部建成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縣級啟動率達到60%,建成率達到40%。
質量強省戰略深入實施。擁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4個,新增3個;山東名牌產品1961個,新增135個;山東省服務名牌504個,新增59個。海爾集團榮獲首屆中國質量獎。創建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3個,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76個,龍頭骨干企業158家。國家級、省級質檢中心分別有42家和113家。建立公用計量標準3687項。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效證書20377張,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有效證書6671張。現行有效地方標準1990項,新增205項。
氣象地震服務水平提升。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號68次,重要天氣預報109期。防雹保護面積2.9萬平方公里。新增24小時定量降水落區預報業務、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業務。地震監測預報、災害防御、應急救援等防震減災整體能力有效提升,共有測震臺站127個,強震臺站151個,新建縣級地震臺網中心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