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天津市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14年預算草案

2014年02月28日15:2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預算執行 藥房建設 富農政策 生產性服務業 預算草案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預算平衡 助學金制度 預算決算 預算管理制度

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全市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十屆二次、三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求優,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加快建設美麗天津,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較好,圓滿完成了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預算任務。

(一)財政收支情況

1.公共財政收支(原一般預算收支)。全市公共財政收入2078億元,完成預算105.4%,比上年增長18.1%。公共財政收入加上中央稅收返還、轉移支付等369億元,上年結余157億元,以及調入(調出)資金22億元,公共財政總財力2626億元。全市公共財政支出2506億元,完成預算101.8%,比上年增長18.7%。總財力與支出相抵,全市公共財政結余120億元,其中結轉項目資金106億元,主要是地方建設項目和中央轉移支付資金;預算純結余14億元。

市級公共財政收入765億元,完成預算105.1%,比上年增長17.7%,剔除調整完善市對區縣分稅制財政體制應返還區縣的收入基數37億元,同比增長12%,與年初預算持平。公共財政收入加上中央稅收返還、轉移支付等369億元,上年結余81億元,以及調入資金47億元,減除對區縣轉移支付209億元,公共財政總財力1053億元。市級公共財政支出996億元,完成預算98.8%,比上年增長10.7%??傌斄εc支出相抵,市級公共財政結余57億元,全部為結轉項目資金,主要是地方建設項目和中央轉移支付資金。

2.政府性基金收支。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814億元,完成預算78%,比上年下降14.2%,其中土地出讓收入735億元,下降16.5%。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上年結余148億元,減除調出資金等10億元,政府性基金總財力952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817億元,完成預算67.6%,比上年下降21.1%??傌斄εc支出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結余135億元,全部為結轉項目資金。

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353億元,完成預算135.7%,比上年增長46.6%,其中土地出讓收入303億元,增長56.6%。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上年結余9億元,減除對區縣轉移支付和調出資金等29億元,政府性基金總財力333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支出317億元,完成預算114.7%,比上年增長24%??傌斄εc支出相抵,市級政府性基金結余16億元,全部為結轉項目資金。

3.地方政府債券收支。2013年財政部代理我市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5億元。經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查批準,用于美麗天津建設15億元,排水設施提升改造5億元,舊樓區綜合整修5億元,水利建設項目5億元,市容環境綜合整治4億元,東亞運動會場館3億元,七里海濕地二期2億元,清水工程1.9億元,于橋水庫水源保護1.4億元,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券本金2.7億元。

(二)預算執行特點和財政主要工作

2013年,各級財稅部門全面落實積極財政政策,著力促進轉型升級,保障民計民生,推進改革創新,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1.財政收入邁上新臺階

過去的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市上下堅定信心、砥礪奮進,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各級財稅部門堅持依法征稅、應收盡收、不收過頭稅,及時將經濟發展成果體現為財政增收。全市公共財政收入突破2000億元,收入規模再創新高。濱海新區、中心城區、郊區縣競相發展,區縣級財政收入增長21.6%,高于全市3.5個百分點。金融租賃、信息技術、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第三產業稅收增長19%,占全市稅收比重達到67%。

2.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

支持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落實促進新區發展10項措施,統一濱海新區財政體制,對新建功能區實行地方稅收全留政策。落實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稅收政策,推進國際船舶登記、國際航運稅收、融資租賃退稅等先行先試,產業集聚效應顯現,融資租賃業務占全國四分之一。落實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政策,支持現代物流、科技研發、動漫創意產業加快發展。落實海港空港扶持政策,天津港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集裝箱超過1300萬標準箱,濱海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新區輻射帶動作用顯著提升。

推進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落實促進經濟發展8條措施,推進大項目好項目加快建設,全市1610個重大項目竣工1200項,實現稅收225億元,增長22.4%。落實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培育領軍企業和“殺手锏”產品,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5萬家,小巨人企業2410家。落實促進公共研發平臺發展政策,建成全國首家863產業化促進中心,新增87家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實施電動汽車、3D打印等一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借重用好首都資源,完善財稅扶持政策,總部經濟、會展經濟、中介咨詢、服務外包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一批知名企業落戶天津。落實樓宇經濟扶持政策,吸引銀行保險、融資租賃、電子商務、科技研發等機構入駐商務樓宇,全市稅收億元樓宇達到120座。擴大旅游發展基金規模,打造“近代中國看天津”等五大特色旅游品牌。支持發展社區服務,新建菜市場和社區連鎖菜店102個,中心城區便民購菜網點覆蓋率達到90%。

加快郊區縣“三區”聯動發展。農林水事務支出113億元,增長24.7%。支持31個示范工業園區建設,完善招商引資載體功能,簽約項目2404個,成為區縣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持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提升設施農業5.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0萬畝,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11個、養殖示范園區27個。支持示范小城鎮和文明生態村建設,新開工農民住房1000萬平方米,55萬農民遷入新居,完成151個文明生態村創建任務。新建改造農村公路853公里、污水垃圾處理設施20座,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

3.民計民生有了新改善

教育支出458億元,增長21%。實施學前教育提升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所、“陽光樂園”30所,全市一級以上幼兒園達到242所。推進新一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120所學校驗收達標。新建改擴建農村高中10所、特色高中實驗校12所。創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18所高職示范校和5個優質特色專業。實施高?!笆濉本C合投資規劃,建成一批重點學科、品牌專業。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向19萬名學生發放獎學金、助學金4.7億元。

醫療衛生支出129億元,增長21.6%。胸科醫院、天津醫院、中醫一附院新建工程完工,第二兒童醫院主體建成。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完成15個區縣醫院、6個鄉鎮衛生院和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中醫“國醫堂”實現基層醫療機構全覆蓋。實施20項婦女兒童健康促進計劃,更新一批120救護車,支持開展血液核酸檢測、H7N9禽流感疫情防治等重點公共衛生項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由年人均30元提高到35元,免費服務項目由13類67項拓展為14類76項。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43億元,增長21.3%。國家海洋博物館、中國大戲院、群眾藝術館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支持公共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和文化館拓展服務領域,新建100個城市書吧。實施精品文化演出和公益文化普及扶持政策,引進16場高水平文藝演出和展覽,舉辦600場公益性文化活動。國有文藝院團和公益性文化單位轉制進展順利,國家3D影視創意園等項目加快建設。成功舉辦第六屆東亞運動會,新建一批大型體育場館,改造提升30個體育公園和1500個市民健身園。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0億元,增長19.1%。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就業48萬人。完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制度,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九連增,城鄉低保每人每月標準分別達到600元和400元,優撫救濟、特困救助、農村五保戶補助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人均補助標準達到420元,居民生育保險實現城鄉統籌。提高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增加居委會辦公經費。新增養老機構床位7800張,建成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103個。開工保障性住房640萬平方米,向10.5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發放補貼3.9億元。

公檢法司及工商質監支出139億元,增長13.2%。構建公共安全體系,公安消防、司法檢察裝備水平顯著提升,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視頻監控點位增加,治安綜合防控和應急救援能力進一步提高。加大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投入,推進放心食品系列工程,“放心藥廠”、“放心藥店”創建工作進展順利。

4.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694億元,增長21.8%。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資本金注入、政府回購、特許權經營等方式,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津秦客運專線竣工通車,鐵路樞紐功能進一步完善。京秦高速公路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北部新區快速路網加快實施。地鐵2號線全線通車,3號線南站配套工程試運營,5號、6號線70座場站全面開工。更新環保公交車2000輛,調整公交線路72條,新建改造公交場站10座,增設城市主干道安全島30處,群眾出行條件得到改善。

完成生態市建設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完成32座燃煤供熱鍋爐改燃并網,淘汰黃標車7萬輛。綜合治理河道22條,建成污水處理廠6座、排水泵站14座。新建改造綠地1600萬平方米,植樹造林18.8萬畝。七里海自然生態修復進展順利,于橋水庫及引灤水質保護全面加強。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整修建筑1966萬平方米,實施平改坡144棟,提升改造道路107條,中心城區主干道路整修基本實現全覆蓋。啟動西于莊危陋房屋和農村危房改造,完成480個舊樓區提升改造任務。

5.財稅改革實現新突破

穩步推進“營改增”改革試點。在交通運輸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先行試點基礎上,將廣播影視業納入改革試點范圍,全市試點企業5.3萬戶,減負面達到96%,全年減輕企業負擔34.7億元,有效避免了重復征稅,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發展。全面落實小微企業減免稅政策,對月營業額低于2萬元的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惠及小微企業13萬戶,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

調整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統一區縣財政管理體制,促進區縣間公平競爭、競相發展。下劃市級大企業稅收,實行跨區企業稅收分成辦法,調動區縣招商引資積極性。建立雙城間交通發展基金,構建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便捷高效的現代交通體系。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壓縮專項轉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促進區縣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改進完善稅收征管體制。健全重點稅源管控制度,對占全市稅收80%的企業實施專人管理、動態監控。健全納稅評估管理制度,開展經濟稅收指標比對分析,實行稅收風險排查推送。完善一級稽查、專業稽查和跨區稽查制度。推進納稅服務標準化建設,開展“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告知和非審批類事項同城通辦試點,營造便利的納稅服務環境。

6.財政監管創建新模式

財政監管機制不斷健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市委有關規定,制定出臺會議費、接待費、出國經費等制度辦法,將17項公務支出納入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三公”經費得到有效控制。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將長期未動用的結余資金收回預算重新安排。按5%比例壓減部門一般性支出,統籌用于民生項目。完善政府投資項目預算審查、公開招標、政府采購和績效評價制度,有效規避風險、節儉開支。建立行政事業單位賬戶審批制度,將財政資金和公共資金納入審計實時監控范圍。

預算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部門預算改革不斷深化,基本支出定員定額體系更加完善,項目支出預算細化率明顯提高。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穩步推進,全市集中支付總額達到1217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49%。制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意見,推進社區、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社會化管理。財政信息公開穩步推進,預算決算公開范圍進一步擴大,公開內容進一步細化。落實中央簡政放權有關要求,清理規范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行政審批項目。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完善“借用管還”機制,財政風險得到有效防范。

(三)預算執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3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收支規模進一步擴大,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同時,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財政增收基礎不夠穩固,稅收增長主要依靠部分行業拉動;財政收入占生產總值比重偏低,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偏高;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預算平衡壓力較大;財政監管存在薄弱環節,資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部分區縣財政比較困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差距。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在今后工作中積極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14年預算草案

2014年,國內外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蘇態勢,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新的增長動力源尚不明朗。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經濟長期向好趨勢將進一步確立。同時,經濟運行中也存在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環境制約等問題,經濟發展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疊加階段,面臨風險和挑戰。我市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濱海新區開發建設,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將為財政增收奠定良好基礎。我們要切實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干,努力開創財政發展新局面。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十屆三次、四次全會的決策部署,堅持改革統領、創新驅動、轉型調整、改善民生、黨建保證,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促進轉方式調結構,支持美麗天津建設。調整優化支出結構,促進民生持續改善,新增財力重點向社區、農村和困難區縣傾斜。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堅持依法行政和清廉從政,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促進節約型政府建設。全面深化財稅改革,推進全口徑預算管理,完善稅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健全財政資金監管制度,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有效防范財政風險。

(二)預算草案

1.公共財政預算

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算2328億元,比上年執行增長12%。加上預計中央稅收返還、轉移支付等379億元和上年結余120億元,全市公共財政預算總財力2827億元。支出預算2827億元,比上年執行增長12.8%。主要包括:教育525億元,增長14.6%;科學技術107億元,增長15.3%;文化體育與傳媒50億元,增長14.8%;社會保障和就業273億元,增長14.1%;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149億元,增長15.5%;農林水131億元,增長15.3%;城鄉社區768億元,增長10.7%;公共安全138億元,增長9.6%;一般公共服務155億元,增長6%。

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算857億元,比上年執行增長12%。加上預計中央稅收返還、轉移支付等379億元和上年結余57億元,減除對區縣轉移支付181億元,市級公共財政預算總財力1112億元。支出預算1112億元,比上年執行增長11.6%。主要包括:教育169億元,增長14.5%;科學技術51億元,增長15%;文化體育與傳媒29億元,增長14.1%;社會保障和就業176億元,增長14.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56億元,增長14.5%;農林水78億元,增長14.3%;城鄉社區189億元,增長3.8%;公共安全65億元,增長9.7%;一般公共服務51億元,增長6.4%。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算875億元,比上年執行增長7.5%,其中土地出讓收入790億元,增長7.5%。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預計中央轉移支付等11億元和上年結余135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總財力1021億元,全部用于安排支出預算,比上年執行增長25.1%。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算356億元,比上年執行增長0.6%,其中土地出讓收入303億元,與上年持平。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預計中央轉移支付等11億元和上年結余16億元,減除對區縣轉移支付21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總財力362億元,全部用于安排支出預算,比上年執行增長14.1%。

3.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802億元,其中保險費收入612億元,財政補貼收入169億元,利息收入等21億元。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760億元。收支相抵,全市社會保險基金當年結余42億元。分險種情況是: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487億元,支出464億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96億元,支出197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收入37億元,支出30億元;工傷保險基金收入10億元,支出9億元;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基金收入10億元,支出10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收入30億元,支出20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32億元,支出30億元。上述七項社會保險基金,基本能夠實現年度收支平衡、按期支付。對于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滾存結余支付能力低等問題,擬根據各險種收支和結余情況,研究規范征繳范圍和基數、增加基金收益、依法提足支出等辦法,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總的來看,今年財政收入預算綜合考慮了經濟增長預期、稅收政策調整和加強收入征管等因素,符合實事求是、積極穩妥、留有余地的原則。財政支出預算重點體現了優化支出結構、增加民生投入和厲行勤儉節約等要求,符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保有壓的原則。在預算執行中,我們將進一步落實增收節支措施,確保完成全年預算任務。

三、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全力推進美麗天津建設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市委十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深化財稅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支持轉方式調結構,促進民生持續改善,健全厲行節約機制,確保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一)著力支持美麗天津建設

加快“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動員、多元投入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支持“四清一綠”行動。通過財政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重點治理工業污染排放,推進改燃并網和淘汰黃標車。通過資本金注入、政府回購等方式,放大財政資金效應,綜合治理河道,嚴控污染源頭,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完善財政獎補政策,加強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創新公共服務方式,通過政府補貼,健全老舊社區物業管理機制。盤活存量、調整增量,集中資金建設外環線外側綠化帶,支持獨流減河、永定新河和郊野公園等綠化工程。

完善城市載體功能和服務功能。加快建設現代交通體系,建成濱海國際機場二期航站樓、地下交通中心和京津城際延伸線,實施津保鐵路、進港三線等重點項目,建成塘承二期、津港二期等高速公路。完善城市路網體系,建成志成道延長線、地鐵2號線機場延伸線,推進地鐵5號、6號線建設和1號線延伸工程,啟動建設4號、10號線,打通一批交通卡口瓶頸。完善市政設施功能,建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水電氣熱老舊管網改造。繼續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加快西于莊危陋房屋改造,實現中心城區舊樓區提升改造全覆蓋。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完善智能交通網絡,新增2000輛環保公交車,提高公交分擔率,進一步改善群眾出行環境。

(二)著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落實財稅扶持政策,以調整重組、放開搞活、清理退出“三個一批”為重點,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妥善安置轉制職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萬企轉型升級,化解過剩產能,治理污染排放,推動集群發展。落實科技小巨人發展行動計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萬家、培育小巨人企業500家。借重用好首都資源,深化部市、院市合作,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新建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和科技創新孵化器。

構建現代服務經濟體系。實施“接二連三”戰略,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打造一批中心商貿區、都市產業園、現代物流園,形成服務業產業集群。完善樓宇經濟扶持政策,吸引現代金融、中介咨詢、科技信息等服務企業入駐商務樓宇,打造更多的稅收“億元樓”。整合天津歷史人文資源,創建特色旅游品牌。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政策,支持養老、家庭和健康服務發展,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服務需求。

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啟動新一批示范小城鎮建設試點,擴大“三改一化”試點范圍,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提升設施農業規模和水平,支持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完善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產出效益和農民收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支持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農業設施所有權確權試點,完善抵押融資制度。

(三)著力推進民生持續改善

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高。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實施學前教育提升計劃、新一輪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現代化標準建設。完善教育信息網絡系統,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范圍,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推進職業教育領先發展,加快海河教育園區二期工程建設,深化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支持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實施高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加快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和開放大學等新校區建設。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完善獎學金、助學金制度。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推進衛生資源調整,完成第二兒童醫院、環湖醫院新建工程,加快中醫二附院、代謝病醫院等項目建設。健全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支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鼓勵民營醫院發展。提高居民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報銷比例和限額,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由年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推進區縣公共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完善計劃生育獎扶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成中國大戲院、紅旗劇院等新建擴建工程。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電子閱覽室、社區文化中心和農村電影放映網絡建設。擴大文化精品演出獎勵范圍,營造高雅藝術氛圍,提升城市內涵和文化品位。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推動廣播電視、報業出版、演藝院團等領域資源整合,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啟動第十三屆全運會籌備工作,更新改造一批健身園和體育公園,推動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

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問題。實施全民創業規劃綱要,推進稅收、股權轉讓、引進資金便利化服務,引導廣大勞動者特別是大學生創業創造。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調整城鄉低保、重點優撫、特困救助、農村五保戶補助標準和老年人生活補貼。新增養老機構床位6000張,新建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80個。新開工保障性住房6萬套,改善困難群眾住房條件。

增強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大食品藥品監管經費投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治理整頓,推進放心食品系列工程和放心藥廠、藥店、藥房建設。增加公檢法司經費投入,推進公安信息化和“三張網”防控體系建設,提升治安防控水平。支持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強化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建立綜合應急救援機制,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著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推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重點在養老、健康、社區和后勤服務等領域,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統籌使用國有資產收益,用于民生改善項目。擴大預決算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逐步將部門預決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完善稅收管理制度。擴大“營改增”試點,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改革范圍。推進房產稅、消費稅、資源稅改革,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構建地方稅體系。完善投資貿易便利化稅收政策,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推行稅源分級分類管理,完善信息管稅制度,提升納稅服務水平。健全稅收保障制度,構建社會化協稅護稅體系。清理稅收優惠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進一步規范財經秩序。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明確市和區縣兩級政府事權范圍,以事權調整帶動財力配置,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清理規范專項轉移支付。清理規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鉤事項。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建立風險預警制度,逐步將政府性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健全舉借有度、償還有序、監管有力的長效機制,切實防范財政金融風險。

(五)著力完善增收節支機制

夯實財政增收基礎。改進財稅服務,完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總部、研發機構、結算中心、財務中心落戶天津,培育壯大后續財源。推動產業集成集約集聚發展,實施十大產業鏈構建工程,支持優勢支柱產業向高端延伸,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稅收貢獻率。完善獎勵扶持政策,以主體功能區和示范工業園區為載體,不斷增強區縣經濟實力,加快形成一批財政收入超百億、生產總值超千億的強區強縣。

健全厲行節約機制。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從嚴控制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清理騰退超標用房。構建控制“三公”經費制度體系,嚴格開支范圍和標準,規范各類公務活動。擴大公務卡強制結算范圍,增強公務開支透明度。擴大政府采購覆蓋面,完善市場競價機制,節減開支提高效率。擴大聯網實時審計范圍,運用“制度加科技”手段,建立財政資金和公共資金全過程動態監控機制。

各位代表:2014年財政改革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按照市委十屆三次、四次全會決策部署和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預算任務,深化財政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激發創新活力,增強發展動力,創造性地開展各項財政工作,凝心聚力,銳意進取,為加快建設美麗天津、實現城市定位作出新的貢獻!

附注:

1.公共財政收支(原一般預算收支):根據財政部政府收支分類規定,公共財政收支是指政府憑借國家政治權力,以社會管理者身份籌集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維持國家行政職能正常行使、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的財政支出。

2.稅收返還:指1994年分稅制改革、2002年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2009年成品油稅費改革后,對原屬于地方的收入劃為中央收入部分,給予地方的補償。包括增值稅、消費稅返還,所得稅基數返還,以及成品油稅費改革稅收返還。

3.轉移支付:指上級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財政體制和政策規定,給予下級政府的補助資金。

4.結轉項目資金:指當年預算已執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執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5.預算純結余:指當年預算工作目標已完成,或者因故終止,當年剩余的資金。

6.調入(調出)資金:指不同性質資金之間的調入(調出)收入。

7.政府性基金收支:指政府通過向社會征收基金、收費,以及出讓土地、發行彩票等方式取得的收入,專項用于支持特定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的支出。

8.土地出讓收入:指政府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所取得的收入,主要是以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出讓土地取得的收入,也包括向改變土地使用條件的土地使用者依法收取的收入、劃撥土地時依法收取的拆遷安置等成本性收入、依法出租土地的租金收入等。

9.地方政府債券:指經國務院批準同意,以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政府為發行和償還主體,由財政部代理發行并代辦還本付息和支付發行費的政府債券。

10.“營改增”改革:指將對大多數勞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征收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實現對所有貨物和勞務統一征收增值稅,從根本上解決重復征稅、抵扣鏈條不完整等問題,促進社會化分工、現代服務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自2012年12月起,我市對交通運輸業和研發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鑒證咨詢等服務業實施“營改增”試點。自2013年8月起,將廣播影視業納入試點范圍。自2014年1月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試點范圍。

11.調整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市委市政府決定,自2013年1月起,我市調整完善市對區縣分稅制財政體制。主要內容包括:下劃市級大企業稅收,取消平衡激勵機制;統一濱海新區財政體制,實施新建功能區扶持政策;規范跨區企業稅收分配,促進招商引資優勢互補;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困難區縣補助;統籌使用鹽田土地收益,加快雙城間交通設施建設;核定財政收支基數,保證市和區縣既得利益。

12.公務卡:指預算單位工作人員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務支出和財務報銷業務的信用卡。

13.“三公”經費:指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公務接待費。

14.民生支出:指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文體傳媒、農林水利、住房保障、社保就業等方面的支出,以及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支出。

15.政府采購: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指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

16.國庫集中支付:指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財政支出的資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未支用的財政資金均保留在國庫單一賬戶,由財政部門代表政府進行管理運作。

17.政府購買服務:指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承擔,并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

18.全口徑預算:指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有機銜接的政府預算體系。其中,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指根據國家社會保險和預算管理法律法規建立,反映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的年度計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指國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并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發生的收支預算。

19.稅源分級分類管理:指在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等實行屬地管理,不改變稅款入庫級次的前提下,按照納稅人規模、行業,兼顧特定業務,對稅源進行科學分類,優化管理資源配置,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20.聯網實時審計:指審計部門與聯網單位通過網絡互聯,實時獲取并分析聯網單位財政、財務和業務數據,運用聯網實時審計監督管理系統,對聯網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動態預警和實時核查。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