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安徽省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

2014年02月28日15:13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陽光理財 農村公共服務 教育類型 煤炭資源稅 預算執行 預算約束 預算平衡 預算制度 預算草案 預算決算

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委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認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圓滿完成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2013年,全省公共財政總收入3365.1億元,比上年(下同)增加339億元,增長11.2%。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075.1億元,增長15.8%。加:中央稅收返還及補助收入2153億元,上年結余收入127億元,調入資金53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9.9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152億元,接受其他地區援助收入1億元,預算總收入4581億元。全省公共財政支出4352億元,比上年增加391億元,增長9.9%。加:上解中央支出25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5億元,調出資金1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62億元,支出合計4485億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96億元,其中:結轉下年90億元,凈結余6億元。

省級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15億元,增長15.3%。加:中央稅收返還及補助收入2153億元,上年結余收入59億元,調入資金2億元,市縣上解省收入80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6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152億元,接受其他地區援助收入1億元,預算總收入2668億元。省級公共財政支出597億元,增長1.3%。加:上解中央支出25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3億元,調出資金1億元,補助市縣支出1843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13億元,債券轉貸支出123億元,支出合計2625億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43億元,其中:結轉下年41億元,凈結余2億元。

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59億元,加上年結余、中央補助收入等100億元,預算總收入159億元;預算支出10億元,加補助市縣支出102億元,結轉下年47億元,預算總支出159億元。

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2億元,加上年結余收入0.1億元,預算總收入5.3億元;預算支出4.9億元,結轉下年0.4億元,預算總支出5.3億元。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07億元,加上年結余收入77億元,預算總收入184億元;預算支出93億元,結轉下年91億元,預算總支出184億元。

上述預算執行數字(詳見附表)在決算編制匯總后,還會有變化。

2013年,預算執行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厲行節約壓縮一般。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和省委三十條要求,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省級行政機關一般性支出壓減5%,嚴格“三公”經費管理,有序推動節約型政府建設。省級“三公”經費支出5.5億元,較上年下降7.4%。第二,調整結構保證重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有保有壓、突出重點,統籌預算年度之間平衡,統籌省與市縣分配關系,集中有限財力,新增安排20億元加強融資性擔保體系建設支持中小微企業,新增25億元省對下均衡性轉移支付,推動城鄉統籌,促進民生改善,保持經濟社會穩定健康較快發展。第三,依法理財促進規范。積極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減免緩抵各項稅費400億元;依法加強收入征管,提升財政收入質量。提前預算編制,完善預算供給,嚴控預算追加,硬化預算約束,努力構建財政管理長效機制。

(一)實現財政平穩運行。2013年,全省公共財政收入增長平穩有序,增速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突破2000億元,居全國第14位、中部第3位。其中稅收占73.3%,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重點支出保障有力。繼續優化支出結構,教育、科技、社保、衛生、農林水、交通等重點支出增支355億元,占全省支出增量的90.9%。區域財政協調發展。13個市公共財政收入超100億元,52個縣(市、區)公共財政收入超10億元。皖江示范區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1.7%,繼續發揮支撐引領作用;皖北三市七縣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5.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7個百分點。

(二)促進經濟穩定向好。持續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夯實經濟增長基礎。加大投入帶動需求。爭取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52億元,協議利用亞行、世行和外國政府貸款8.4億美元,撥付公路、水運、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158.1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1億元,統籌安排萬村千鄉、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資金1.4億元、內外貿發展促進資金3.5億元,促進城鄉市場繁榮。減稅清費支持實體。“營改增”實施范圍擴大至廣播影視業,試點企業戶數由試點之初的3.1萬戶增加到6.9萬戶,當年為企業減稅32.7億元;撥付財政補貼資金16.1億元,確保試點企業稅負不增加。全年取消、調整、下放、免征和緩征71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緩征3項政府性基金,下調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精準施策有力引導。在原有11億元的基礎上,增加安排20億元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帶動市縣配套27億元,充實融資性擔保機構國有資本金;投入15億元,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成功爭取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統籌安排8億元支持省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主導產業發展。統籌安排1億元,支持企業淘汰落后產能。

(三)統籌發展力度加大。加大對城鄉區域發展投入力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安排40億元與國開行合作,支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撥付皖江示范區專項資金425.5億元,分別撥付皖北三市七縣、大別山革命老區專項資金248.3億元和70.4億元;向南北合作共建園區注入資金7.2億元,帶動社會投入96億元。支持美好鄉村建設。全省財政安排美好鄉村建設專項資金38.4億元,整合涉農資金102.9億元,引導社會資金80億元。成功爭取列入全國首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省。推進20個縣(區)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支持農業轉型升級。統籌安排6.5億元支持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統籌安排6.2億元支持54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5.3億元支持小麥、茶葉、生豬和油茶等優勢主導產業發展;統籌安排20億元支持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增產,32億元支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防汛抗旱。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安排15.4億元,支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退耕還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以及林木良種補貼試點。安排9.5億元支持新安江生態補償試點、水污染防治和湖泊綜合治理。撥付生態功能區和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22億元,使用國家清潔發展機制基金0.7億元,統籌安排23.4億元做好節能產品推廣和全社會節能,爭取將銅陵市列為國家節能減排綜合試點市,合肥市、蕪湖市納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市,生態強省建設穩步推進。

(四)保障民生持續改善。2013年,全省民生支出3487億元,增長9.9%,占全省財政支出的80.1%。提升民生工程績效。民生工程投入資金605.6億元,增長7.1%。出臺民生工程績效評價和特邀監督員等制度,對新型農民培訓、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8個項目進行第三方評估。23個工程類項目全部制定建后管養辦法,投入管養經費14.2億元。公開征集民生工程項目,選準選精2014年民生工程。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投入731.5億元,推動各項教育事業發展。投入530億元,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保障標準。投入359.9億元,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統籌116.2億元,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投入25.1億元,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8萬個。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投入26.8億元,重點支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就業創業,新增就業67.5萬人。“一卡通”發放惠農補貼223.5億元,增長14.3%,人均受益605元。爭取中央扶貧資金13億元、省級安排9.2億元,支持大別山等地區扶貧開發。

(五)理財水平穩步提升。以“為民理財促發展、務實清廉惠民生”為主題,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加強和改進財政管理。硬化預算約束。省政府出臺進一步加強省級預算管理意見,規范預算追加和專項資金的二次分配。提前編制2014年省級部門預算,實施“開門辦預算”,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有關專家對23.6億元重點項目進行評審,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透明度。擴大績效評價范圍,省級部門自評項目142個,財政重點評價項目46個,涉及財政資金645.6億元。推進預算信息公開,42家省級一級預算單位公開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預算。嚴格資金監管。完善結轉結余資金管理機制,盤活政府各類資金、資產、資源。對財政涉農、涉企、涉事資金分配和政策運用進行“回頭看”,出臺財政涉企資金和財政性建設資金評價暫行辦法。嚴格資金管理責任,將適合市縣管理的財政項目和資金審批權下放屬地管理。強化債務管理。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明確界定債務范圍,控制融資成本,規范舉債審批程序等10個方面30條具體措施。及時制定政府性債務審批、融資平臺公司名錄、土地儲備融資管理等6個配套辦法,構建政府性債務管理新機制。完善財政制度。落實省委五個專項行動和建立五類重點制度要求,制定201項規章制度,財政管理制度更加完備。提請省人大審議通過《安徽省財政監督條例》,成為我省財政一部重要地方法規,推動財政監督步入法制化軌道。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財政運行和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財政收入中低速增長與支出剛性矛盾加劇,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還需加大力度;預算的完整性、規范化、透明度還不夠,制度建設還需完善;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政制度尚未建立,省以下財政分配關系有待優化;部分市縣政府性債務增長較快,財政風險不容忽視;財政支出越位缺位并存、資金使用績效不高等現象依然存在,財政預算管理改革還需深入推進,等等。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14年省級預算安排

2014年,全省財政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依然錯綜復雜,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從財政收入看,財政收入中低速增長常態化趨勢已經明朗,推進稅制改革、實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繼續清理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都將減少財政收入。從財政支出看,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保障改善各項民生事業發展都需要增加投入。全省各級都面臨巨大的收支平衡壓力。根據市縣預算匯編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財稅政策變化情況,全省公共財政收入預期增長10%左右,達到3700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預期增長10%左右,達到2290億元。

2014年省級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全面深化財稅改革,發揮財稅改革在整體改革中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盤活財政存量,用好財政增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從嚴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強化厲行節約,嚴肅財經紀律;推進預算公開透明,硬化支出預算約束,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完善預算管理制度,為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提供財力支撐。

2014年省級預算安排的基本原則:依法理財,規范財政預算行為。嚴格遵循預算有關法規規定,規范編制預算,嚴格預算執行,推進預算公開。厲行節約,強化預算剛性約束。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統籌兼顧,堅持預算動態平衡。探索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統籌年度之間財力安排,確保財政收支動態平衡。深化改革,健全預算分配制度。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改進資源配置方式,完善預算分配決策機制。創新機制,提高預算管理績效。大力推進“開門辦預算”,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健全預算績效評價機制,提高預算管理效益和效率。

2014年省級預算安排的總體思路:一是以深化改革為導向,統籌推進,重點提升。按照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繼續深化省級預算編制改革,建設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清理整合規范省級專項轉移支付,增加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二是以優化結構為重點,促進轉型,支撐發展。圍繞增強經濟支撐保障能力,加大統籌力度,合理分配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著力支持擴大消費需求和非公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支持農業穩定發展,有效保障改善民生,積極推動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三是以提高績效為目標,厲行節約,科學管理。堅持勤儉節約,推進陽光理財,既“過緊日子”,又“會過日子”。強化投入產出理念,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突出項目資金績效,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按照全口徑預算管理要求,2014年省級預算繼續按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等四項預算編制。省級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預算199.7億元,安排支出484.4億元;政府性基金本年收入預算56億元,本年安排支出57.5億元;國有資本經營本年收入預算6.7億元,本年安排支出7.2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本年收入預算127.1億元,本年安排支出103.5億元。具體如下:

(一)公共財政預算

省級地方收入預算安排情況。省級地方預算收入199.7億元,比上年執行數下降7%,主要是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取消,非稅收入預算減少。其中:營業稅21.6億元,企業所得稅88.6億元,個人所得稅18.7億元,耕地占用稅11.5億元,城市維護建設稅等2億元;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4.4億元,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15.2億元,罰沒收入3.1億元,專項收入33.2億元,其他收入1.4億元。

省級支出預算安排情況。根據現行財政體制,2014年省級預算可用財力為580億元。扣除補助市縣并改列一般性轉移支付的項目95.6億元,省級支出相應安排484.4億元。與上年相比,省級預算支出同比增長7.3%。其中:基本支出預算146.5億元,增加9.5億元,增長6.9%;項目支出預算337.9億元,增加23.3億元,增長7.4%。在支出安排上,重點向環境保護及生態治理傾斜,向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向棚戶區改造、養老、助殘等民生社保領域傾斜,向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傾斜。

省級地方預算收入199.7億元,加中央稅收返還及補助收入1688.5億元,市縣上解省收入81.8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5億元,上年凈結余收入1.6億元,省級預算總收入1986.6億元。省級預算支出484.4億元,減省級預算提前下達市縣轉移支付12.2億元,加中央提前下達轉移支付列入省級預算245.5億元,省級預算支出合計717.7億元。加上解中央支出27.1億元,補助市縣支出1241.8億元,省級預算總支出1986.6億元。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

2014年,省級政府性基金共13項,比上年減少3項,本年收入預算安排56億元。加上年結余收入47.2億元,收入合計安排103.2億元。根據政府性基金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要求,支出安排103.2億元。其中,本年支出57.5億元,按規定主要用于水利工程建設、土地復墾、民生工程項目等;結轉下年45.7億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按照人大審議意見,2014年,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納入企業比上年增加1戶,合計33戶。同時,將省屬國有獨資企業原執行5%、10%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分別提高5個百分點至10%、15%。

2014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6.7億元,與上年執行數相比,增加1.4億元,增長26.8%。其中:利潤收入4.1億元,增加1.5億元;股利、股息收入2.6億元,減少0.1億元。加省人大批準納入本年使用的上年超收收入0.5億元,2014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合計安排7.2億元。

支出相應安排7.2億元。其中:資本性支出4.4億元,主要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民生項目;費用性支出2.8億元,主要用于支持企業深化改革、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及支付企業離退休人員費用等社會保障支出。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2014年,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本年收入預算安排127.1億元,與上年執行數相比,增加26.9億元,增長26.8%。加上年結余收入91.3億元,收入合計安排218.4億元。支出安排218.4億元,其中,本年支出103.5億元,結轉下年114.9億元。

三、2014年財政主要工作

為圓滿完成全年預算,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將重點做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同全面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努力鞏固經濟穩定向好勢頭。

擴大有效需求。優化政府投資結構,爭取更多中央財政資金,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鎮基礎設施、“三農”、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生態、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項目建設。實施鼓勵信息、健康、養老和文化服務業消費的財稅政策,支持流通體系建設,發展網絡消費,支持企業“走出去”,擴大市場需求。

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推進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用好民營經濟專項扶持資金,做大做強融資性擔保體系。清理規范區域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市場競爭環境。支持開發園區、自貿園區(港)建設,促進各類市場要素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的高效配置。

促進產業轉型。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各地主導產業發展,加快培育核心產業的競爭優勢。圍繞化解產能過剩,加大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和優化重組。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推動創新發展。創新投入方式,聚合政策資金,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積極運用貼息、風險投資、后補助等方式,創新科研資金管理機制。支持技術開發類科研機構轉企改革,推進產學研成果加速轉化。用足股權激勵政策,強化創新人才支撐。

(二)堅持統籌協調,促進城鄉一體發展。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和美好鄉村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圍繞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增加“三農”支出,健全財政支農政策體系。支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支持農業科技發展,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快實施小型水利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農業安全生產投入,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推進農業“休養生息”。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按照四化同步、產城一體的要求,強化規劃引導,優化城鎮空間和布局。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綜合試點,加快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積極探索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公私合作模式,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推進戰略平臺建設。抓住長江經濟帶建設機遇,按照我省主體功能區要求,積極落實各項區域財政政策,加大對皖江示范區、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大別山革命老區、皖南國家文化旅游示范區等重大戰略平臺的支持力度,推進城市組團的聯動發展,形成多極支撐的區域發展格局。

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加快構建以財政資金為引導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重視教育扶貧和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改革財政扶貧資金管理機制。突出“三線三邊”,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突出興業富民,引導工商資本,促進村級集體經濟保值增值。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建立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和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

(三)堅持改善民生,增進廣大群眾福祉。按照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可持續的要求,完善財政投入機制,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優化提升民生工程。堅持急事先辦,保障困難群體、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提高民生工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按考核類和督導類,加強民生工程績效管理。樹立市場化理念,采取公辦民營等方式,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推進《安徽民生工程保障和管理條例》立法工作。

夯實強化社會保障。完善不同教育類型的財政支持政策,推進教育優先發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產能過剩化解新形勢,重點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完善養老保險制度,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提高大病醫療保險覆蓋率。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助標準。創新公共文化運行機制,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提升民生金融服務水平。

強力建設生態文明。強化企業減排治污的主體責任,運用財政獎補、貼息等方式,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治理。繼續完善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專項資金整合力度,支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綜合支持和立體保護。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轉移支付力度。

支持社會治理創新。創新方式支持社區綜合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社會辦學辦醫辦養老等社會事業發展。創新預算供給模式,促進資金向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流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完善公共安全和應急體系,推進平安安徽建設。

(四)堅持深化改革,完善財稅體制機制。發揮財稅改革在整體改革中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激發市縣、市場和社會創新發展活力。

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全省縣級以上政府部門預算決算及“三公”經費信息全面公開,擴大預算公開評審覆蓋面。清理規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鉤的事項。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覆蓋范圍。開展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點。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通過加大獎補資金支持力度、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等方式,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推進部門內部、跨部門、跨區域等專項轉移支付整合,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項目。下放財政資金項目審批權,明確各級財政支出責任和管理責任。

抓好稅收制度改革。積極做好鐵路運輸、郵政等行業“營改增”試點擴圍工作。認真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密切關注并積極推進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穩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和消費稅改革。

(五)堅持防范風險,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持“修明渠、堵暗道”,加強債務風險防控,發揮政府性債務服務發展的積極作用。

健全管理制度。著手編制2014年政府性債務收支計劃。研究制定政府融資平臺管理暫行辦法,出臺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監測辦法,建立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夯實債務管理基礎。

提升融資能力。努力爭取財政部代理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額度,探索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舉債融資機制。優化政府融資平臺,降低融資成本。積極爭取世行、亞行和外國政府貸款,抓住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政策機遇,籌集更多發展資金。

加強考核監督。細化政府性債務考核舉措,強化各級政府管理責任。有針對性開展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和土地融資管理專項監督檢查。加大政府性債務審計力度。

(六)堅持績效引領,提高財政管理水平。鞏固和發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堅持服務群眾和服務發展并重,堅持省級和市縣互動,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促進財政管理水平的新提升。

勤儉節約過緊日子。按照中央和省里有關要求,加強財政制度建設,貫徹落實中央《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嚴格控制公務經費支出總額,嚴控“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依法加強收支管理。堅持實事求是、依法征收,不收“過頭稅”。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資源管理,強化國有資產收入監管。均衡預算執行,嚴格預算追加,規范資金分配。完善財稅庫銀聯系協調工作機制。

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制定全省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建立健全規范化流程。建立預算管理制度,規范購買服務行為。加強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銜接,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嚴肅財經紀律。健全資金分配管理制度,建立財政對企業、社會事業政策績效評估機制。推進財政涉企資金項目信息系統建設,嚴格執行《安徽省財政監督條例》,維護財經秩序。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