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新網北京1月7日電(闞楓)今天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發布了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2—2013)》。藍皮書指出,農民工普遍感覺到社會不公平,受到社會不公平對待時主要是采取消極逃避的行為,農民工的不公平感知受個體和社會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藍皮書對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和四川5個省市農民工的調查發現,64%的調查對象認為社會不公平,47%的調查對象表示自己外出打工期間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比較多”,而他們所感知到的不公平,并不完全取決于其自身經歷,還受自己的所見所聞的影響。
藍皮書稱,在受到不公平對待時,大部分農民工(約63%)表示氣憤,大多數人(約60%)會采取“不干了或忍氣吞聲”等消極逃避的方法來應對不公平的待遇,部分人(約14%)會選擇求助國家機關等正規維權途徑,還有部分人(約15%)選擇恐嚇事主等非正規途徑,極少數人(約9%)會采取破壞性的泄憤方式。
藍皮書分析認為,個人的基本信念、心理預期、社會比較和歸因傾向等因素會影響農民工的公平感知。在基本信念上,農民工對社會地位公平性的認知和他們對命運觀念的看法會影響其對公平的知覺,調查對象越是相信世界公平、社會地位和成功由個人品質和努力工作決定,越覺得社會公平;越是覺得自己可在一定范圍內影響命運或是個人能戰勝命運,越覺得社會公平。心理預期上,農民工對于打工好處的預期越積極,不公平的感知越強。社會比較上,如果農民工傾向于和比自己有成就的人進行比較,或是和未來進行比較,他們感受到的不公平就越強。歸因傾向上,如果農民工認為自己的生活現狀是由于運氣、社會、國家政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那么他們會因自身無法控制這些因素,而感知到更多的不公平。
藍皮書還從社會層面上分析了農民工不公平感知形成的原因,如中國1949年以來社會歷史變革進程中,農民工社會福利與保障政策的變化對其不公平感知的影響,以及社會歧視遭遇對于不公平感知的負面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