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農業國際互動具有多樣性(圖2-14)。農業國際互動是農業形態現代化過程的重要內容。如果國際互動是平等的,那么,國家之間可以相互促進。如果國際互動是不平等的,那么,從短期看,有些國家獲利有些國家受損;從長期看,國家之間可能相互抑制。
其四,農業國際體系變化的主要機理。農業國際體系變化是一個世界農業的國際分化、國家分層、國家流動和結構變遷的多元復合過程,發生在結構單元和國際體系兩個層次上,前者是后者的基礎。農業國際體系變化一般遵循四個基本原理,它們分別是:進程不同步、分布不均衡、結構穩定性和地位可變遷等。
農業國際分化一般指農業效率的國際差距和國際差別擴大、國際地位和國際分工的變化。農業國家分層主要指國家農業水平的分層,達到和保持世界農業先進水平的國家是農業發達國家,其他國家是農業發展中國家;農業發展中國家包括農業中等發達、初等發達和欠發達國家。農業國家流動主要指國家農業水平的國際地位變化,包括世界排名和國家分組的變化。
——結構單元層次的變化主要包括國家農業水平和國際農業地位的變化等。
國家農業水平變化: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是時間的函數,隨時間而變化。
國家農業的世界排名變化:每年都有發生,變化比較大。
國家農業的國家分組變化:國家分組的變化是隨機的,只能在幾種狀態之間變動,可以進行馬爾科夫鏈分析(圖2-15)。國家分組的變化具有一定概率,與時間跨度有關。例如,在大約50年里,農業發達國家降級為發展中國家的概率約為10%,農業發展中國家升級為發展中國家的概率為2%左右等。
——國際體系層次的變化主要包括體系水平和體系結構變化等。
國際體系水平變化:國際體系水平與它的結構單元的現代化水平和階段正相關。
國際體系結構變化:國際體系結構具有相對穩定性。一般而言,農業發達國家的比例不到20%,農業發展中國家的比例超過80%;在50年里,農業發達國家仍然為發達國家的概率約為90%左右,農業發展中國家仍然為發展中國家的概率約為98%左右。
上述農業現代化過程的主要原理,一般適用于前沿過程,基本適用于追趕過程;在不同領域和不同階段的適用性可能有所差別,在不同層次的適用性可能有較大差別,需要專題研究。
3.農業現代化的結果
根據農業現代化的理論含義和實證研究,農業現代化的結果包括農業現代性、特色性、多樣性和副作用的形成,包括農業生產率和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業生態變化和農民全面發展,包括農業供求的動態平衡、農業科技的發展和農業比例的下降,包括世界農業前沿、農業國際體系和國家農業狀態的變化。不同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結果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兩次農業現代化的結果是不同的(表2-12)。
一般而言,農業現代化過程的結果是時間的函數,隨時間而變化,可以從世界農業前沿、國際農業體系和國家農業狀態三個層次進行分析。農業現代化結果不僅與農業現代化過程的時間跨度緊密相關,與它的起點截面、終點截面(分析的終點)和地理范圍緊密相關,還與農業現代化目標緊密相關。
(1)世界農業的前沿變化
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世界農業前沿就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沿,它與農業現代性緊密相關。關于農業現代性沒有統一定義。1970年以前,農業現代性(第一農業現代性)是完成第一次農業現代化的國家(工業化國家)的農業結構和特征的一種理論概括,可以簡稱為初級現代農業;1970年以來,第二農業現代性是對世界農業前沿的結構和特征的一般理論概括,可以簡稱為高級現代農業(表2-23)。農業現代性的研究方法大致有兩種方法:思辨方法、實證方法。
表2-23 農業現代性(內容和特征舉例)
第一農業現代性 |
第二農業現代性 |
完成第一次農業現代化的國家(約1970年) 1970年初級現代農業的特點 |
進入第二次農業現代化的國家(約2008年) 2008年高級現代農業的特點 |
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化學化、良種化、水利化、專業化、商業化、市場化、集約化、規模化、社會化、標準化、制度化、體系化和科學化等,農業勞動力比例和農業增加值比例都低于10% |
知識化、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生態化、綠色化、自然化、多樣化、訂單化、工廠化和國際化等,農業勞動力比例和農業增加值比例都低于5% |
注:第二農業現代性是一幅沒有完全展開的圖畫。兩種現代性分別反映了兩次現代化的部分內容和特點。
一般而言,世界農業的前沿變化主要是農業發達國家前沿變化的一個集合。通過比較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業現代化過程的起點截面和終點截面(分析截面)的前沿差別,可以認識世界前沿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兩次農業轉型的完成,二是農業效率和農民收入的提高,三是農民福利和生活質量的改善,四是農業比例的下降,五是農業科技和農業制度的發展,六是國際農業體系和國家農業地位的變化。
在1763~1970年期間,世界農業現代化的前沿過程是第一次農業現代化。第一次農業現代化的結果是第一農業現代性、特色性和多樣性的形成,包括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業勞動力比例和農業增加值比例下降,副作用包括農業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完成第一次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是完成農業的市場化、機械化和體系化,農業效率、農業比例和農民收入達到市場化農業的先進水平(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先進水平)。
第一農業現代性的特點包括市場化、商業化、集約化、專業化、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化學化、良種化、水利化、規模化、社會化、標準化、制度化、體系化和科學化等(表2-23)。
在1970~2100年期間,世界農業現代化的前沿過程是第二次農業現代化。第二次農業現代化的結果是第二農業現代性、特色性和多樣性的形成,包括農業綜合效益、國際競爭力和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業勞動力比例和農業增加值比例繼續下降,副作用包括農業貿易沖突、食物風險等;完成第二次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是完成知識化和生態化,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民綜合素質達到知識型農業的先進水平(未來某個時間的)等。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標準包括農業效率、農民收入、農業比例和制度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等。
第二農業現代性的目前特點包括知識化、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生態化、綠色化、自然化、多樣化、訂單化、工廠化和國際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