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3. 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特點
關于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特點,不同學者有不同認識,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一般而言,世界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特點在中國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同時中國有自己的特色。
(1)中國農業現代化是一種后發追趕型農業現代化
中國農業現代化起步比較晚。首先,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起步比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起步要晚約40年。中國農業現代化起步大約是19世紀末(表3-45),中國經濟現代化起步大約是19世紀40年代(表3-44)。其次,中國農業現代化比世界農業現代化的起步要晚100多年。英國農業現代化可以追溯到18世紀初;如果從18世紀中算起,中英相差100多年。
(2)中國農業現代化相對滯后于中國國家現代化
新中國成立后,農業現代化被確定為國家目標。由于城鄉分隔和農業稅收等原因,1980年以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速度比中國現代化慢,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比中國現代化低。1990年以來中國第一次農業現代化指數低于第一次現代化指數,第二次農業現代化指數低于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圖3-8)。2008年,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比中國現代化水平大約落后8年。
(3)中國農業現代化是一種資源約束型農業現代化
中國農業的人均自然資源,多數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表3-5)。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政策選擇,受到自然條件的硬性約束。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模式,不能脫離中國的基本國情,不可能照搬美國模式、歐洲模式或日本模式。中國只能探索適合自己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4)中國農業現代化是一種工業優先型農業現代化
1960年以來,中國現代化實際上采取了“以農養工”的非平衡產業發展戰略,中國工業化快于中國農業現代化,中國工農差距在擴大。例如,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工業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距,從400多美元擴大到5600多美元,相對差距從5倍擴大到12倍(表3-49)。2008年中國農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40%,這意味著中國40%的勞動的勞動生產率是比較低的。工業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剪刀差,已經嚴重影響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水平。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相對低水平,已經成為提高中國勞動生產率和現代化水平的一個制約瓶頸。
表3-49 1960~2008年中國農業和工業勞動生產率的差距
項目 |
1960 |
1970 |
1980 |
1990 |
2000 |
2005 |
2008 |
2008/1960 |
農業勞動生產率/2000年美元 |
110 |
164 |
183 |
263 |
364 |
439 |
504 |
4.6 |
工業勞動生產率/2000年美元 |
547 |
609 |
681 |
1263 |
4382 |
5060 |
6141 |
11.2 |
工業 - 農業 |
437 |
445 |
498 |
1000 |
4017 |
4621 |
5638 |
12.9 |
工業÷農業 |
5 |
4 |
4 |
5 |
12 |
12 |
12 |
2.5 |
(5)中國農業現代化是一種糧食主導型農業現代化
1960年以來,中國堅持科技為農業服務的方針,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優良農作物品種不斷涌現,良種推廣取得明顯成效。2008年,中國谷物單產、水稻單產和小麥單產已經達到經濟發達國家水平,玉米單產和土地生產率已經達到經濟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表3-33)。
在過去50年里,中國農業發展突出了“以糧為綱”的思想,農業土地生產率提高相對較快,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相對較慢,農業土地生產率的相對水平高于農業勞動生產率。
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基本標志是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中國農業現代化把提高土地生產率放在優先位置,適合中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但與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原理有差別。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農業現代化是一條腿走路,走的是糧食主導型和土地節約型農業現代化之路,政策重點是提高糧食單產和土地生產率,相對忽視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