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七、交通安全與能源消耗
2011年,全國共發生運輸船舶水上交通事故298件,死亡失蹤291人,沉沒(全損)船175艘,比上年分別下降10.0%、11.6%和10.3%,直接經濟損失3.9億元,同比上升20.4%。全國各級海上搜救中心全年共組織、協調搜救行動2177次,出動、協調各類船艇8600艘次、飛機402架次,出動、協調的各類船艇和飛機同比分別增加505艘次和57架次;在我國搜救責任區遇險船舶2150艘,獲救船舶1721艘,遇險人員19352名,成功搜救18711名,搜救成功率達96.7%,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建設領域全年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70起、死亡120人,比上年分別增加34.6%和23.7%。其中,死亡3-9人的較大事故15起、死亡58人,比上年分別增加4起和16人。未發生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
2011年起,正式執行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共有監測企業86家。監測結果如下:
八、交通科技與人才隊伍建設
2011年,交通運輸科研基礎條件建設投入完成投資近22億元,比上年增長超過30%。2011年底,交通運輸行業共有國家及行業(重點)實驗室45個,國家及與行業相關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個。當年新簽科技項目近1600項,其中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究項目約占50%,投入研發資金總規模接近21億元,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當年共有5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60余項科技成果獲得專利授權,20余項科技成果成功轉讓,與上年相比科技成果獲得專利數有大幅度提升。
截至2011年底,累計培養“交通青年科技英才” 282人,有118人入選“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3人獲得“中國技能人才楷?!狈Q號,3人獲得“中華技能大獎”稱號,80人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690人獲得“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稱號。
備注:
1.資料來源:本公報中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運輸服務、港口生產、城市客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能源消耗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統計年報;水上安全數據來自《2011水上交通事故情況年報》;搜救數據來自《2011中國搜救年報》;交通施工安全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工程質量監督局;交通科技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科技司,為初步統計數據;行業人才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人事勞動司。
2.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省統計數據未包括在本公報內。
3.由于部分省份省道網調整,2011年全國省道和縣道里程變化較大。
4.從2010年起,由交通運輸部門管理的公共汽車、出租車不再納入公路載客汽車統計,這部分數據納入城市客運運力予以統計。有關公路營運汽車及載客汽車的同期比均按可比口徑計算。
5.通道貨物承載量指報告期內通過干線航道的船舶載運貨物重量之和,反映通道的運輸現狀。通過長江干線的貨物承載量包括干線與干線之間、支流與干線之間、干線與海上之間以及支流通過干線進入支流的運量。目前長江干線進支流及支流進支流的運量尚未完全納入統計。西江航運干線(思賢滘以上航段)的貨物承載量包括干線與干線之間、干線與珠江三角洲之間以及經過干線的支流、三角洲與海上之間的運量。貨物承載量數據系根據海事局簽證、查驗數據和江蘇航道局提供的數據整理。
6.交通擁擠度指公路上某一路段折算交通量與適應交通量的比值,反映交通的繁忙程度。
7.從2009年4月起,根據第三次全國港口普查結果,規模以上港口的統計范圍由原“年貨物吞吐量在100萬噸以上的沿海港口和200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以及經營外貿、集裝箱裝卸的港口”調整為“年吞吐量在1000萬噸以上的沿海港口和200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相應地,規模以上港口吞吐量數據按調整后的范圍予以統計,同期比按可比口徑計算。
8.從2009年起,交通運輸部負責全國城市客運統計。交通運輸部組織各省級城市客運主管部門,根據2011年修訂的《城市(縣城)客運統計報表制度》,收集整理、匯總形成2011年城市客運統計數據。
9.從2011年起,正式執行《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建立了基于重點聯系企業的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體系,目前監測企業共86家,其中道路運輸企業30家,水路運輸企業14家,港口企業42家。(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