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雖然現代化研究已經有50多年歷史,但是,迄今沒有統一的現代化理論。有人認為,現代化理論不僅缺少系統的理論結構,而且缺乏統一的基本定義。在很大程度上,現代化理論是關于現代化研究的學術思想的一種集合,是不同領域學者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的一個集合。
1、現代化思想的溯源
在人類文明史上,思想發展與社會實踐并不總是同步的,有些思想超前于社會,有些思想是社會實踐的總結。在現代化研究領域,有些思想就超前于社會實踐。現代化大約是18世紀起步的,現代化研究是20世紀開始的,但現代化概念的一些核心思想可以追溯到很早。
一般而言,現代化概念的不同思想有不同源頭,18世紀的啟蒙運動是西方現代化思想的爆發期,很多思想可以在啟蒙運動的文獻中找到線索。當然,現代化思想有多個來源,可以追溯到更早時期;如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18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等。
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思想解放時期,封建和宗教專制的桎梏逐步被打破,世俗主義、個人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思想在歐洲傳播,一個非教會的、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社會在歐洲出現。同時,商業革命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隨后的科學革命,給歐洲帶來了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為現代化運動準備了知識和人才。
在啟蒙運動時期,思想家們收集、整理和傳播哲學和科學知識,用理性的目光分析歷史。他們的許多思想成為經典現代化理論的內容,如寬容、正義、理性、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現代化”一詞就產生于這個時期(1748~1770)。沒有啟蒙運動,就沒有歐洲的現代化。
在工業革命時期,斯密主張經濟自由主義,圣西門向人們描述了工業社會的情景,孔德提出了社會學,斯賓塞推進了社會進化論,馬克思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迪爾凱姆發表《社會的勞動分工》,韋伯闡述了合理性和官僚制度。政治革命推動了民族主義、自由主義、民主主義、法治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和實踐。
在20世紀初,一些學者開始研究現代化。例如,1933年中國《申報月刊》刊出“中國現代化問題號”特輯,發表26篇文章,探討中國現代化的困難和道路。1937年,美國學者帕森斯發表《社會行動的結構》。結構功能主義后來成為經典現代化研究的重要理論框架。
20世紀上半葉的現代化研究,只是一些零星的工作,尚沒有上升到理論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