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組和上海交通大學的曾凡一研究組在《2010科學發展報告》上共同發表了題為“通過四倍體補償實驗證明iPS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的文章,對這項由兩個研究組合作完成的新成果作了較為詳細的闡述。
文章首先對iPS細胞及其研究作了簡要介紹。iPS細胞全稱為誘導多能干細胞,不僅為細胞重編程機制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模型,更有望成為實施再生醫學和細胞治療的重要細胞來源。而“iPS細胞是否具有同胚胎干細胞一樣的全能性”則一直是困擾著科學家的問題。
文章隨后重點介紹了兩個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這項實驗。在利用山中伸彌4因子感染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后,研究人員分別于第14天、20天和36天時挑取iPS細胞克隆,實驗中共獲得了37株遺傳背景為B6D2F1和C57 Χ129S2的穩定的iPS細胞系。檢測表明,iPS細胞能夠表達多能性標志蛋白。
為驗證iPS細胞的全能性,該研究進行了四倍體囊胚補償實驗。iPS細胞在注射入四倍體CD-1囊胚后,成功產生了發育到期的iPS小鼠。通過對多種標志基因的檢測表明,iPS小鼠確實來源于IP14D-1細胞系,與CD-1小鼠不同種系。將iPS小鼠與CD-1小鼠交配后,iPS小鼠能夠得到形態正常、無發育遲滯的成活后代。這更進一步證實了iPS小鼠具有正常的發育能力和繁殖能力,以及iPS細胞的多能性。
對能夠產生iPS小鼠或2N-生殖嵴嵌合小鼠的iPS細胞系進行全基因表達分析,結果顯示iPS細胞具有與ES細胞相同的基因表達模式,從而通過了對于全能性的黃金標準的驗證。
最后作者總結指出,此項研究解開了自iPS細胞出現以來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的關于其全能性的疑惑,其所蘊含的科學意義將能在未來轉化成為再生醫學發展的一大步。(摘自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課題組撰寫的《2010科學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