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城市中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現狀調查堪憂
記者 錢鈺
晚報訊 中國學生模仿能力強,設計能力弱;85%的學生不能在自由發表見解后得到老師贊賞……昨天,市教科院普教所公布上海、天津、重慶、南京、杭州和南昌6城市中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現狀調查,顯示教師對奇思怪想容忍度極低,不少創意在萌芽中夭折。
本次調查一共涉及六城市的106所中小學校,對11098名學生進行大樣本調查。調查顯示,部分老師對學生奇思怪想的容忍度較低,導致不少創意在萌芽中夭折。其中,學生對老師能“耐心解答,共同探討”的認同度為54.7%,對“肯定學生的思想,鼓勵大家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認同度僅15.5%。這一些數據反映的事實為,85%的學生不能在自由發表見解后得到老師贊賞。
調查顯示,中國學生模仿能力強,設計、改進的能力弱。學生的技術創新設計體驗各項指標低于科學探究程度,尤其在制定行動計劃、掌握材料性能、使用工具、評估產品等方面明顯薄弱,中國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不強成為一個致命傷。“創新能力的另外一個方面是實踐能力,對學生而言最直接的就是動手本領以及綜合的通用技術能力。 ”教科院普教所所長傅祿建表示,目前學校的勞動技術課程普遍沒有得到重視,學工、學農流于形式,其帶來的后果將是人們勤勞品質的丟失和國家技術領域的落后。
調查發現,有利于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學校環境優良率,小學為16.6%,初中為13.4%,高中只有5.5%。
環境惡化導致學生缺少創造的時間和空間,減少了發展創造力的機會。學校和家庭一般把培養創造力視作一種額外負擔,也導致部分學生只參加與升學掛鉤的各類競賽,不愿參加普及性的科技活動,活動出現異化。
調查組建議,切實把學生課業負擔減下來,讓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參與教學、體驗創造;家庭要積極配合,建立“民主型”的親子關系。嘗試建立專門的中小學生創造力培養機構,開展中小學生創造力的科學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