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銀行和中國政府聯合發起的全球扶貧大會,明天起在上海召開。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扶貧實踐者和政策制定者們將第一次匯集一堂,展示在各種不同的經濟、社會和體制條件下取得大規模減貧成果的真正有效的減貧模式,并探討如何擴大扶貧規模,以實現聯合國提出千年發展目標的要求,即到2015年之前,將生活在世界絕對貧困線以下的人數減半。
????嚴峻現狀:11億人未脫貧
????向貧窮宣戰,一個世界性的課題。世界銀行在2003年發布的《2004年全球經濟展望》中估計,世界上還有11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美元,27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2美元。
????在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制定了一套千年發展目標,并力爭在1990年至2015年的25年時間內實現。第一個目標就是將生活在絕對貧困線(按照國際價格水平或購買力小于1天1美元計算)以下的人數減半,其他目標包括降低嬰兒死亡率、普及初等教育和消除文盲、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等。
????在截至2003年的25年間,占世界人口一半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基本達到了千年發展目標中的減貧標準,即1978年至2003年,亞洲發展中國家共同將絕對貧困人口減少了一半以上,其中一些國家還實現了千年發展目標中的衛生和教育指標。
????其中成就最大的當數中國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2003年是中國全面開始經濟改革的第25周年。25年前的1978年,中國有一半以上人生活在1天1美元的標準以下;而今天這個比例約為15%,這是迄今人類歷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規模減貧。同時,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取得顯著的減貧成效,25年間,印度的貧困率降低了一半,越南、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也取得顯著成效。
????但世界的發展很不平衡,一些國家的貧困人口仍在上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仍面臨嚴峻挑戰。為此,國際社會要不斷地為扶貧進展添加新的動力,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尋求辦法,對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加以克服,對發展的戰略加以思考,全球扶貧大會就起到了這樣一個全球發展助推器的作用。
????會議宗旨:分享扶貧經驗
????這次扶貧大會的中心主題是“大規模增進減貧成效”,主要目標是從亞洲和其他地區發展的成功和失敗中進行全方位學習。
???? 資料顯示,亞洲減貧取得相當進展,但目前世界上約一半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下的人口仍然集中在亞洲發展中國家。亞洲許多國家,在千年發展目標的衛生和教育領域都處于落后地位。因此,在亞洲減貧仍是一項重要議程。此外,過去10到20年里,其他主要絕對貧困集中地區,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和中亞地區,在減貧方面沒有任何進展。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取決于這些地區的加速發展。
????世界銀行舉行這次扶貧大會,旨在通過學習互動,促使減貧經驗從一個環境移植到另一個環境,在這些國家和社區大規模增進減貧成效,從而真正使貧困的數字有明顯改變。
????雖然會期只有兩天,但圍繞會議主題展開的學習過程從去年11月就已開始。從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案例分析作者、實踐者、政策制定者以及來自學術界和其他社會群體的代表就開始通過一系列的全球對話,對全球70個案例進行分析討論,世界銀行還提供了10條考察線路,如孟加拉國:孟加拉國的教育項目及其對女童的影響;巴西:多維度減貧;中國:西南扶貧項目等三次實地考察;印度:婦女自助組和在AndhraPradesh對貧窮婦女能力的培養等等。最后,從實踐中總結新的扶貧理念和成功經驗匯聚到2004年5月25日—27日在上海召開的扶貧大會上,為發展中國家相互學習、交流經驗提供交流平臺。
????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
????向貧困宣戰,任重道遠。有人說,發達地區給貧困地區更多的資金;有人說,解決貧困,發展教育最為關鍵;也有人說,要想富,先修路,改善基礎設施是致富的前提;還有的人將貧困根源歸結于制度和觀念的落后……
????到底怎樣才能使貧困人口的數字有真正改變?“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在世界銀行專門為這次會議擬訂的《概念框架》中,明確地將“投資環境”和“社會包容”列為增進減貧成效的兩大戰略支柱。
????投資環境最近,世界銀行一項調查揭示了投資環境與減貧的直接關系:在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投資環境和企業績效間存在著明顯關系,而企業的業績本身包括就業增長和工資水平———兩個對減貧起著關鍵作用的要素。調查表明,在一些地區,由于基礎設施薄弱或者限制過多,企業難以運轉,自然無法創造就業機會,實現經濟增長并最終實現減貧目標。
????“讓投資者相信未來的投資,無論是開辦一個小公司或是送孩子上學,都能有所收益。”世界銀行的《概念框架》認為,產權的安全性是投資環境的要素。因為在一個無法保證產權的環境里,個人儲蓄將更趨向于資本外逃或是國外移民而不是投資于本地經濟。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市場準入。這既包括讓企業獲得更多的開放機會,也包括基礎設施的質量,以及地方治理等。調查表明,中國的平均通關時間為8天,孟加拉國為12天,巴基斯坦則需17天。這給中國企業提供了關鍵的市場準入優勢,也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近年來中國企業的迅猛發展。
????社會包容投資環境—經濟增長—實現減貧,人們寄希望于這樣的良好循環,但同時清醒地意識到,并不是所有的貧困人口都能分享到經濟繁榮的好處,這取決于他們是否擁有獲取資產、基本公共服務和進入市場的機會。給貧困人口更多的“社會包容”,將成為這次會議關注的另一焦點。
????錢顯然不是萬能的。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單獨靠錢或靠增加公共支出,并不一定能改善公共服務和社會對貧困人口的包容。如果扶貧的款項無法送達窮人手中,他們也就無法獲益。如果老師不在學校露面,醫生和護士不出現在診所,對免費的藥品收費,或是粗魯的對待窮人使他們不愿再回來,貧困人口也無法獲益。
????更好的辦法是賦予貧困者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權利,把他們視為主要的資源和合作伙伴;通過挖掘他們的知識、技能、警覺性和積極性來擺脫貧困,同時對他們的資產和能力進行投資,使他們獲得更多機會。世界銀行的《概念框架》指出,目前還無法靠一個單一的制度模型來賦予貧困人口權利,但不同經濟、政治和社會背景的成功經驗反映出四個要素,即:增加獲得信息的機會、包容與參與、基層責任制和地方的組織能力。
????《解放日報》2004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