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慶陽老區扶貧扶出“五朵金花”

發布時間: 2015-09-15 14:52:58  |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霄霄
關鍵詞: 慶陽市 扶貧開發 扶貧攻堅

8月5日,在甘肅省慶陽市環縣車道鄉王西掌村,農民在收割胡麻。據甘肅省慶陽市環縣農牧局的數據,今年甘肅環縣共種植油料作物13.5萬畝,其中主要油料作物胡麻種植面積7.5萬畝,目前已全面開鐮收割。 新華社發(張永鑫攝)

新華社記者聶建江、張玉潔

甘肅慶陽市是革命老區。1934年,劉志丹、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甘肅慶陽華池縣建立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蘇維埃根據地。

但由于自然稟賦較差等原因,80多年后的今天,慶陽老區發展依然滯后:7個老區縣中有5個屬于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市266萬人口,到去年底尚有537個貧困村、11.5萬貧困戶、47.62萬貧困人口。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的講話發布后,慶陽干部群眾深受鼓舞。立足“真扶貧、扶真貧”,慶陽1.4萬人的扶貧工作隊駐扎貧困村,拉開了革命老區精準扶貧的大幕。          

還清基礎建設欠賬

一側是深溝,一側是大山,半山腰盤著一條羊腸小道。慶陽市環縣虎洞鄉常兆臺村的5戶人家就靠這條路通往大山外面。“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毛驢走在上面都會陷進去,出村辦事,大半時間糾纏在了路上。”村民楊孝華說。

慶陽地處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山大溝深,峁梁交錯,70%的農戶住在山區,路、水、電、房等基礎設施欠賬大,這不僅限制了致富求發展,也增加群眾的日常生活開支。華池縣喬川鄉王掌子村干旱缺水,當地村民只能涉遠拉水吃,拉一方水的成本要80到120元,一家一年拉水就要近萬元。

“如果基礎設施得不到改善,慶陽老區扶貧無從談起。”慶陽市各級干部認為,慶陽扶貧攻堅的第一炮必須從基礎設施建設打響。

從2013年開始,慶陽市開展了“3年大會戰,1年大掃尾”交通扶貧攻堅戰活動。慶陽市交通局介紹,過去兩年時間里,全市新修的通村公路3000多公里,相當于過去10年建設里程的總和。到2016年,慶陽市行政村通暢比率將達到100%,比全省提前2年實現村村通瀝青、水泥路。從此慶陽將徹底告別“行路難”歷史。

今年上半年以來,圍繞徹底解決貧困村不通路、不通電、不通水的問題,在黃土高原的山峁塬梁上,一場場“基礎設施扶貧大會戰”如火如荼地展開。

除交通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之外,截至目前,慶陽已建成小水工程2982處,解決了1.3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計劃新建的農電線路4174公里已全部開工,危房(窯)改造目前已開工1萬戶,完成投資2.64億元;完成流域治理面積256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9.17萬畝……

基礎設施一變,貧困村變了樣子,群眾有了信心。慶陽市西峰區什社鄉周咀村距公路僅有幾公里,過去村道太差,大車進不來,當地產出的蘋果、西瓜要村民用手推車一車一車送到公路邊再裝車,每年收獲的時候很多家庭勞動力不足,一些村民甚至將培育了多年的蘋果園撂了。今年4月,一條平整的硬化路繞村一周,把村民的果園連到了公路上,道路完工那天村民聚在一起放起鞭炮,吹起了嗩吶。

扶貧產業開出“五朵金花”

“通路通電,農民五變”是現在慶陽貧困村干部群眾的口頭禪。“五變”就是農民變牧民、變果農、變菜農、變林農、變市民,慶陽通過扶貧產業培育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挪窮窩、改窮業。

慶陽是傳統農業市,有“隴東糧倉”之稱,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慶陽的扶貧產業怎么進一步培育?慶陽市委書記欒克軍認為,扶貧產業培育要精準,既要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稟賦、區域特點和群眾的特長因地制宜,也要發揮好現有的產業基礎優勢,進一步發展壯大。

慶陽列出了多元富民特色產業格局:北部山區,發展草畜產業;中南部塬區發展蘋果產業;川臺區發展蔬菜產業;子午嶺林緣區和宜林荒山區,發展苗林產業;城鎮和園區發展第三產業。這被干部群眾形象地稱為“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從花蕾到花朵,帶來貧困鄉村的新變化。寧縣焦村鎮適宜種蘋果樹,但當地人均耕地只有1.8畝,過去多少年,一戶農民種十來棵果樹,拿到集市換點零花錢。當地干部把貧困村產業的現狀總結為“養豬為過年,種樹為花錢”,小打小鬧,對脫貧幫助有限,要想進一步激發潛力,得用現代農業經營方式激活資源。

去年焦村鎮將街上村、高尉村125戶農民的1141.5畝土地流轉在一起,引來了一家濃縮蘋果汁深加工企業,建成了千畝現代生態優質蘋果矮化密植示范園。

土地規模化經營,一部分農民通過種地致富,另一部分農民擺脫了土地的束縛,轉產到其他特色產業,焦村鎮的鄉村經濟一下子活了起來。

高尉村村民呂江琴將自家的6畝地全部流轉給當地一家企業作蘋果基地,一年租金3000元,她又到這家企業管理果園,一個月還能收入1200多元。

推進“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的產業集群,慶陽市將草畜、蘋果、蔬菜、苗林等產業優化升級的著力點放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上。目前慶陽市已建成92戶市級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帶動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戶28.6萬戶。

電子商務為慶陽扶貧產業發展開拓“網上路徑”。全市建成各級電商服務中心240多個,電商從業人員1.8萬人,目前電商交易額達到了6.13億元,瓜果蔬菜、小雜糧、手工藝品成了網上熱銷品。

慶陽市政府的統計顯示,特色產業為慶陽市貧困人口提供年人均收入1572元,占到年人均總收入一半以上。在產業帶動下,2012年來,慶陽市貧困人口由74.85萬人下降到47.62萬人,年均減幅18.2%,貧困面由32.6%下降到20.8%。

駐村幫扶 精準滴灌

扶貧計劃看上去很美,可誰落實,誰擔責任?這是貧困群眾最大的疑問。

“扶貧成效怎么樣,關鍵是干部!”欒克軍說,精準扶貧的排頭兵、責任人就是各級黨員干部。慶陽扶貧制度建設重點就是如何把干部隊伍的“人力資源”配置到貧困鄉村,讓他們出主意想辦法、擔擔子挑大梁。

駐村幫扶、脫貧激勵等一整套機制是精準扶貧的“慶陽特色”。去年開始,甘肅省、慶陽市選派537名優秀機關干部到重點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實施定點幫扶,全市2507個機關單位、3.29萬名干部對口聯系14.58萬貧困戶。目前慶陽市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達到1.4萬人,實現了對貧困村的全覆蓋。

慶陽市委組織部介紹說,組織工作建立“逢提必下”機制,新招錄公務員全部安排到貧困鄉村工作,新提拔的科級干部全部下派貧困村掛職鍛煉,擬提拔的副縣級干部要求駐村工作一年;對率先實現整鄉整縣脫貧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優先提拔重用。

記者在慶陽市環縣、華池縣等地扶貧重點村看到,駐村干部在村小學、村委會所在地、村民家里找一間房子,安營扎寨,架床起灶,騎著摩托車走村串戶,和群眾打成了一片。

駐村幫扶保證扶貧政策“精準滴灌”,實實在在解決了長期困擾群眾脫貧的具體難題。因為道路差,環縣樓房子村劉家塬村村民種的蘋果經常遭遇“賣難”,去年駐村工作隊了解到劉家塬的情況后,積極協調400萬元資金,修建了4公里通組柏油路。“道路一通,蘋果趕上了行情,每畝果園至少增收4000元。”村民王有智說,“這個忙幫的實在”。

為了不錯配扶貧資源,還必須落實好精準負責、精準考核。慶陽市委決定,每年召開一次專題述職大會,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及各縣委書記作扶貧雙聯目標完成情況專題述職,市直部門單位負責人在所聯縣區聯席會議述職,聯縣市級領導當場點評,聯系村干部現場測評,督促各級黨員干部真幫實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