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石家莊6月24日電(記者林暉)河北省曲陽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如今站在曲陽縣齊村鄉的山嶺間望去,大片荒山正被閃著亮光的太陽能面板所覆蓋。山地“種太陽”的光伏電站工程,使“荒山”變成金山,讓這里的百姓逐步擺脫了貧困陰影。
曲陽地區年平均日照達2599個小時,屬于“光能富礦”。同時,當地存在大量荒坡荒地,征地成本很低。2012年,三峽集團下屬新能源公司與曲陽縣簽訂合作協議,正式開啟光伏扶貧新路。
對于當地村民來說,首先的變化就是原來的荒地荒坡“值錢”了。齊村鄉黨委書記門士敏介紹,在征地過程中,集體的山地荒坡按照150元/畝/年補償,一次性補償25年,這筆收入一部分由村委會發給村民,一部分村里留作集體建設基金;而村民開墾過的荒地按照880元/畝/年補償25年,補償金全部歸開荒的村民。
“好處”不只這一項。在光伏電站建設過程中,村民們鋪光伏板、挖電纜溝,一天能賺120元。電站建好后,剪草防火、巡邏防盜、擦拭清洗等日常維護工作,一天也能賺80元。
據統計,三峽集團曲陽光伏項目從2013年一期開工以來,累計用工近20萬人次,人均支付勞務報酬5000多元。年度繳納各種稅費約5000余萬元,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7000余農民,扶貧效果顯著。
對于企業來說,光伏電站也不是個“賠本買賣”。截至今年6月,三峽集團曲陽項目已完成裝機9.9萬千瓦,在建10萬千瓦,單位裝機發電效益超過行業平均水平,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山地光伏電站。
去年底,國家能源局與國務院扶貧辦曾聯合下發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工作的通知,提出兩種光伏扶貧模式:一是為貧困戶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獲取發電收益;二是利用貧困地區荒山荒坡、農業大棚或設施農業等建設光伏電站,使貧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
太行山沿線荒山面積大、光照條件好、貧困人口多,光伏扶貧之路顯然大有可為。業內專家認為,不論采取哪種扶貧模式,關鍵是積極發掘利用當地優勢資源,讓更多貧困群眾參與其中、共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