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首屆“10·17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今年論壇的主題是:扶貧開發與全面小康。圖為財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余蔚平做主題演講。 陳競超 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虔) 10月16日,首屆“10·17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今年論壇的主題是:扶貧開發與全面小康。此次論壇是中國首個扶貧日系列紀念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財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余蔚平在論壇上介紹了中央財政支持扶貧開發情況。
余蔚平說,中央財政堅持支持扶貧開發與促進區域發展有機結合,積極調整支出結構,持續加大投資力度,逐步構建了較為完整的財政扶貧的政策體系,著力保障貧困地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資金需求。
一是持續加大一般轉移支付力度,近年來中央財政充分考慮了財力缺口因素,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一般轉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貧困地區的財力保障水平,緩解了貧困地區的財政壓力,增強了基層政府的反貧困能力。
二是積極引導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向貧困地區傾斜,隨著國家強農惠民富農的體系健全,各類民生在推動減貧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中央財政堅持普惠性政策和特惠性政策相結合,在安排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生態建設等專項轉移支付時,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給予重點的傾斜,消除了一些重要的致貧因素,提高了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三是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給予更有針對性的支持,上世紀80年代初,中央財政就設立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專門瞄準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目前資金規模已經從5億元增加到433億元,對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貧困人口發展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初步統計,2013年,中央財政用于農村貧困地區,使貧困人口直接受益的各類轉移支付合計達3700多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4%,同時中央財政還積極創新扶貧開發機制,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貼息,建立產業發展基金等方式,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和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不斷的增強對貧困地區的投入。
余蔚平強調,扶持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是財政部義不容辭的責任。盡管中國扶貧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扶貧開發任務依然十分艱巨,特別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平衡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貧困地區的資金需求和相對有限的財力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水平依然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他說,黨中央明確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的支柱,財稅體制在治國安邦中始終保持保障性的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讓貧困群眾更多更公平的分享發展成果,使建設公共財政的應有之意,財政部門責無旁貸,義不容辭。今后財政部將把扶貧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履行好財政部門的職責,不斷健全財政扶貧體系,持續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切實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步伐,幫助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
一是千方百計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投入,繼續增加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強各項與扶貧開發相關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綜合扶貧效應,推動城鄉優質教育、衛生、文化資源,向貧困地區覆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好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消除貧困群眾的后顧之憂,同時進一步增強財稅政策的引導作用,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拓寬扶貧的渠道。
二是著力完善財政扶貧資金,精準化的支持機制,改革財政扶貧資金管理機制,確保財政扶貧資金使用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使資金準確瞄準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為根本目標。優化扶貧項目的設計,實行產業發展扶持到村到戶,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到村到戶,智慧能力提升到村到戶,使資金直接惠及貧困群眾,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價值。
三是進一步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的監管,完善在政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的辦法,全面推行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按照權責匹配原則,強化地方監管的責任,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構建常態化多元化的監督檢查機制,對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管理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嚴厲的問責,保障扶貧資金安全有效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