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冰
16年前,重慶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與忠縣攜手,加快忠縣貧困區(qū)域脫貧,努力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16年來,重慶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為忠縣協(xié)調項目資金達13.7億元,捐款捐物達7000余萬元。忠縣貧困人口減少8.6萬人,一些村莊實現(xiàn)整村脫貧,部分村莊實現(xiàn)致富。
輸血與造血并重
3月初春,忠縣白石鎮(zhèn)村民劉德元盼望著早下一場春雨,這樣他的竹林里的春筍就可以冒尖了。
5年前,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幫助白石鎮(zhèn)引進優(yōu)質筍竹—雷竹,促進村民增收。劉德元種植雷竹約20余畝。
“一般來說,3年投產,4年盛產。這種筍肉質細膩,在盤溪市場能批發(fā)5元一斤。”劉德元說,筍竹基本上不用怎么管理,只要雨水好,年年收成都不錯。按照畝產500斤計算,他家每年可增收5萬元。
目前劉德元所在的村子,筍竹已經成為農戶致富的一大產業(yè),有農戶發(fā)展了上百畝筍竹,一年能增收幾十萬元。這樣的收入,在以前村民們是不敢想的。
在對口扶貧中,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除了對特別困難戶、困難學生、困難村莊實行資金資助外,更為貧困地區(qū)培育特色產業(yè)。
“僅靠撒資金慰問一下老百姓是完全不夠的,扶貧工作更需要細致,需要精準。”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長期從事扶貧工作的陳傳文說,在發(fā)展產業(yè)中,扶貧集團幫助各貧困村形成特色產業(yè),實現(xiàn)“一村一品”,戶戶參與,有效地加快了當地困難群眾的脫貧步伐。
19家單位共同扶貧
在對口扶貧中,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注重對外力的整合。
首先是來自國家的支持。2002年,市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出臺“14+1”政策,本屬于省級貧困縣的忠縣,將參照我市其他14個國家級貧困縣標準,享受項目、資金等扶持政策。
2003年,在山東對口幫扶忠縣的基礎上,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又向國務院扶貧辦爭取到廈門市、珠海市對口幫扶忠縣。
與此同時,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整合行政、企業(yè)資源,組織市水利局、大渡口區(qū)、西南大學、德源集團等13家單位,成為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成員單位。此后,華森制藥、隆鑫等企業(yè)又加入進來,成員單位擴大到19家。
各扶貧成員單位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為忠縣貧困鄉(xiāng)鎮(zhèn)和村莊出力、獻策。
例如,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成員西南大學與忠縣新立鎮(zhèn)、三匯鎮(zhèn)結對幫扶,通過規(guī)劃編制、科技研發(fā),校企合作,有力促進柑橘產業(yè)發(fā)展。
作為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成員單位,市質監(jiān)局為忠縣柑橘、豆腐乳等產業(yè)發(fā)展提供技術指導,忠縣柑橘、忠州(忠縣)豆腐乳受到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基礎設施大改善
市水利局移民處處長廖代譽介紹,16年來,市水利局累計在忠縣實施水利項目8564處,其中水庫達100座,庫容8999萬立方米。
在忠縣白石鎮(zhèn),曾有一座庫容1000多萬方的金雞水庫。由于這里距離縣城較近。市水利局適時籌措資金,將該水庫升級為中型水庫。目前該水庫庫容4000余萬立方,成為縣城及周邊20余萬人的飲用水源。
市水利局在忠縣實施的水利項目,有效灌溉面積達20余萬畝,解決了53萬余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忠縣烏楊鎮(zhèn)白屏、太極兩村原來不通公路,村民出山靠一條羊腸小道翻山越嶺,什么農產品都賣不出去。
“解決道路才是扶貧的關鍵。”廖代譽介紹,市水利局為兩村解決了近600萬元資金,修建了20多公里通村公路,為兩村的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統(tǒng)計,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共為忠縣協(xié)調建成了忠縣長江大橋、白石水庫擴建、忠墊高速立交和白石出口等工程,以及不少通村公路。
“真情幫扶十六載,同心共育致富果。”陳傳文說,16年來,市人大辦公廳扶貧集團對口忠縣有情有意,有聲有色。扶貧集團辦公室被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評為“全國扶貧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