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到2012年底,貧困人口仍有近1億人,其中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有西藏、甘肅、貴州、新疆、云南和青海6個少數民族比例較高的省(區)。這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25日在北京透露的數據。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當天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托,劉永富作了關于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報告。
劉永富說,《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實施以來,新階段扶貧工作全面部署實施,行業扶貧顯著進展,專項扶貧扎實推進,社會扶貧不斷加強,瞄準特殊區域,不斷強化政策措施。
劉永富說,經過以上努力,扶貧開發取得新的進展。貧困人口規模大幅減少。2010-2012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近6700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7.2%下降到10.2%;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273元增加到4602元,年均增長18.6%,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貧困地區經濟實力呈現出明顯增強態勢。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2012年,重點縣自然村通路、通電、通電話的比例分別達到92.8%、98.8%、93.2%,分別比2010年提高4.7、0.8和0.3個百分點。
劉永富同時指出,到2012年底,貧困人口仍有近1億人,其中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有西藏、甘肅、貴州、新疆、云南和青海6個少數民族比例較高的省(區)。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602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8%。在有的邊遠山區,孩子每天上學要走2-3個小時,輟學現象有所增加。重點縣農民醫療支出僅為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六成,不少農民有病不能及時就醫。勞動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國高3.6個百分點,仍有8.3%的農戶居住在竹草土坯房。全國還有3917個村不通電,影響近380萬人。連片特困地區還有3862萬農村居民和601萬學校師生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全國仍有近10萬個行政村不通水泥瀝青路。
“貧困地區大多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脫貧難度很大,已經解決溫飽的群眾,因災、因病返貧問題突出。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面貌,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任務還很艱巨。同時,扶貧開發機制亟待改進,扶貧開發政策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劉永富說。
劉永富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扶貧開發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和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廣泛動員,深化改革,把握扶貧工作關鍵環節,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在全國范圍內配置扶貧資源,加強政策工具協調配合,激發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講到主要工作安排時,劉永富指出,改革創新扶貧開發機制,研究改進貧困縣的考核機制,推動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建立全國扶貧信息系統,健全干部駐村幫扶機制,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導向作用,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充分發揮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在社會扶貧中的引領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參與扶貧開發。與此同時,劉永富還提到,著力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切實保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配合做好農村扶貧開發立法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