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扶貧開發“六項改革、十項重點”,以及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扶貧辦將2014年定為“扶貧攻堅改革推進年”,將改革制約扶貧開發的體制機制障礙,為全國扶貧開發作出示范。
如何改革扶貧體制機制?貴州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葉韜表示,就我省而言,首先是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建立完善“省負總責、市州統籌、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持到戶”的扶貧攻堅管理體制。省級建立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組織制定脫貧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整合資源予以支持。貧困縣主要負責逐項落實,切實做到“五到戶”,即結對幫扶干部到戶到人、產業發展扶持到戶到人、教育培訓安排到戶到人、農村危房改造到戶到人、扶貧生態移民到戶到人。
其次是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制定貧困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評價辦法,繼續實施“減貧摘帽”和“摘帽不摘政策”激勵措施,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50個貧困縣的主要考核指標,引導貧困縣把工作重點調整到扶貧開發上來。
同時,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財政扶貧資金分配要按照“公平和效益并重、因素和競爭并存、計劃和獎補并行、普惠和特惠互補”的思路,綜合考慮客觀因素和政策性因素。通過客觀因素法,將年度中央到省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50%,采取非競爭性方式一次性分配到縣。通過政策性因素,對重大扶貧專項、以獎代補等資金,采取競爭性方式差額分配到縣。實行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各縣可把從非競爭性方式分配到位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50%按照“一事一議”方式,由貧困群眾自行選擇扶貧項目。對產業覆蓋不到的地區,探索實行“一卡通”直補到戶。簡化資金撥付流程,實行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機制。
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充分發揮財政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金融資金、社會資本參與扶貧開發,擴大融資總量。構建扶貧資金有償使用、滾動發展、多元投入機制,緩解扶貧開發貸款難、融資難。
強化構建“大扶貧”工作機制。以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作為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和減貧增收的重要渠道。把“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作為貧困地區強基礎、縮小東西部差距的重要平臺,作為分階段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的重要載體。鞏固發展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葉韜表示,貴州省的扶貧開發工作將立足于創建全國扶貧開發攻堅示范區的戰略定位,按照全國扶貧開發的總體要求和我省的工作實際,通過下放權力、加強監管、創新機制、先行先試,全力走出一條喀斯特地區扶貧開發的新路子。